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80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模型的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某些方式處理資訊。由於這些相似性,許多資訊處理心理學家相信,藉著假定電腦與人處理資訊方式類似,可以習得許多有關人處理資訊的方式。(註1) 學者解釋模型不像理論,模型典型上不是用來解釋複雜的過程;它是用來簡化的,使之更易懂。當弗洛依德使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觀念時,是將之用來描述人類各種交互行為過程的模型。勒溫則是以相同方式運用「生活空間」概念的。對勒溫來說,生活空間就像一幅畫,顯示任何特定時間對個人所產生的許多影響。此種用法,生活空間就是一個模型,簡化了原本可能非常複雜的情況。(註1) 運用運用模型涉及顯示某種東西如何像...
白龜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相傳為白居易的後代,因獲李白贈書一卷,自書中習得異術,而知數種動物的語言。見《類說》卷五二引《翰府名談》。
陳靖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67~?)唐福州古田縣人。相傳曾習得閻山道法,卒後升天為神。參見「臨水夫人」條。
I+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為「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為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所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假說之一。此假說強調第二語言學習中,輸入(input)的重要性,而且輸入得是學習者本身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再加上超出學習者程度一點的輸入。 "i+1"中的"i"代表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而"1"則代表超出學習者程度一點的新訊息或語言結構輸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