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6.79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瑞吉歐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於義大利的瑞吉歐課程(Reggio-Emilia Approach),認為兒童並非從教學中學得知識,而是藉由親手操作、參與老師安排的教材、教具、活動中習得。教學理念反映多樣的教育哲學思想,像是杜威「做中學」的理念,皮亞傑知識是由孩子建構所習得,或是維高斯基「漸進發展區」的概念,幼兒可藉由成人或年長同儕協助達成更高一層心智能力的發展等等。瑞吉歐課程有幾項特性。首先,方案的主題是由師生共同決定。教師藉由觀察幼兒興趣或需求來擬定主題,並透過提供材料、...
蓋聶(Gagne)的學習條件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並非一歷程,而且各歷程彼此並不能互相涵蓋,或者融合為一。(2) 學習--把來自外在環境之刺激轉化為習得的新能力,所需之數個訊息處理階段。(3) 學習結果--一種內在能力可由各類學習之特定實作表現展示出來。(4) 學習要素--五類學習:語文資訊、心智技能、認知策略、態度,以及運動技能。內在學習條件:先備技能,以及九個訊息處理階段。外在學習條件:教學事件。為程序以及學習階層中的各技能順序,提供教學事件。(5) 複雜技能之教學設計--確認將學習之能力;目標的作業分析;適當教學事件之選擇。(6) 理論的缺失--對於未受特殊訓練...
挫折容忍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職教育的管道,教導家長適度提供孩子延遲需求滿足以及解決困難的機會,並經由學校教育活動的設計,讓學生習得因應挫折之道,以提高學生的挫折容忍力,學校老師要更注意挫折容忍力較低的學生,給予持續的協助與輔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快樂的生活與學習。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挫折容忍力英文關鍵字:frustration toleration 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 p.64-65,臺北市: 高等教育。
概念構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繪製概念圖」:  分類區隔學生是否進行概念構圖。相關研究顯示「閱讀概念圖」省時不費力,但是學生並不易習得如何利用概念圖重組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結構,使得概念圖不能發揮其重整概念及監督學習的後設認知功能(林達森,2003,2004a;Jonassen,Beissner&Yacci,1993);而「繪製概念圖」雖然能有效協助學生重組學習內容中的概念結構,使有意義的學習得以發生,但是學生自行建構概念圖時負擔大,易產生學習的焦慮與沒有自信的問題(林達...
訪問調查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適用,可獲得較有價值之資料,當然為避免訪問者之偏見與真正能探求重要觀點,訪問者宜接受更多訓練,以以習得訪問所需之高度技巧。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訪問調查英文關鍵字: interview survey 參考資料 王文科/著。教育研究法,1986年初版,頁350-354。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當個體對目前的情境變化,完全無法控制,或是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完全無法預測時,個體的認知功能,就會因為沒有辦法解決困難而解體。長期延續下去,將會因無法克服焦慮、恐懼、痛苦等壓力,而喪失求生鬥志,放棄一切,進而陷入絕望。根據制約學習理論的說法,這是經由操作制約的過程習得的,這種現象是由動物實驗中所發現的,動物可以經由操作制約的歷程,學習到某些要求的行為,但若訓練時處罰的打擊太重,可能使牠感覺到永遠無法逃脫,這時縱使停止打擊,牠反而不願逃脫,稱之為學習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塞利格曼認為長期陷入被...
社會認知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此論點強調社會環境與內在認知活動二者,同時對學習有重大影響力。學習不僅是單一學習者內在概念改變或習得新的認知技能與策略,新學習的產生與鞏固極需社會情境中的同儕互動,尤其是模仿---社會認知論將之視為「學習」的同義詞。心理學理論致力於描繪人的行為模式,其中有許多理論採取單元決定論來分析行為,例如:行為主義學派主張單一元素---環境---能決定人的行為。一九五O年代,Bamdura提出三元交互決定論,主張個人、行為與環境三者具有交互影響力,其中任意二元素都有相互決定的可能性。所謂個體指的是個人的認知、情感、期望、信念、知...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析人際互動中的性別偏見與歧視。2-4-5去除性別刻板的情緒表達,促進不同性別者的和諧相處。2-4-6習得性別間合宜的情感表達方式。2-4-7釐清情感關係中的性別刻板模式。2-4-8學習處理與不同性別者的情感關係。2-4-9善用各種資源與方法,維護自己的身體自主權。2-4-10認識安全性行為並保護自己。2-4-11破除對不同性別者性行為的雙重標準。2-4-12探究性騷擾與性侵害相關議題。2-4-13釐清婚姻中的性別權力關係。2-4-14尊重不同文化中的家庭型態。2-4-15
行為主義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評量也是看個人外顯可觀察可量化的行為。操作制約就是指透過刺激反應的聯結與增強作用,協助學習者的習得對他有用的行為。顯然,學習與教學的差別,在於有無增強的情境。行為觀點在教學的具體應用就是編序教學,唯在六○年代中期式微。稍後的電腦輔助教學也是行為取向。史金納的主張於四○、五○年代達高峰,但至七○年代為認知取向所取代。然行為取向對教學設計的影響,如起點行為、行為目標的撰寫、表現評估的發展,及對教學歷程的量化評量迄今仍然存在。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行為主義取向英文關鍵字:Behavioral approach 參考資料黃政...
華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遵守規定,老師強制學生學習正式課程,學生雖表面上遵從於權威下的指導,實際上卻是免強學習,並非實質想要習得的課程,因此學生之間樂於參與同儕間的活動,卻厭於去上所謂的正式課程。華勒在分析師生關係時,他強調其中關係的是支配與從屬,也就是說是一個強制並且上對下的概念,彼此是有衝突的,兩者只能從各種衝突中找到暫時的平衡點,讓整個學習型態可以繼續下去,老師可能並不以學生觀點指導學生,而是以自身方便作為出發點,如此學生也不滿於教師的教學,因此作出叛逆反抗等舉動,亦或是刻意不以學業為重,藉以表達其對抗的思維,因此這校園間的師生衝突是不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