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02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胸怒火。《紅樓夢》第六七回:「鳳姐聽了,一火都發作起來,喝命:『打嘴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孔內部的空室。也稱為「氣室」。
崑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的劇種。參見「崑」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調。《西遊記》第三十回:「道:『會唱麼?』小龍道:『也略曉得些兒。』依韻唱了一個小曲。」
離鄉,無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離開故鄉,卻很難改變故鄉的口音調。
蒲原氏吻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elorinchus kamoharai (Matsubara, 1943)
蒲原氏鬚鱈從腹部面來看,頭部二側顯得較為狹長,在吻鼻部位有1根硬棘。身體鱗片薄而寬闊而略短的形狀,上有不規則排列的細小短棘,頭部的腹面處則是幾乎完全裸露,沒有鱗片,口下位,有1根頤鬚;眼睛很大,約略呈現長方形。腹部發光器,由肛門向前一直延伸至喉峽部;體側背部具不規則斑紋。最大體長可以長達28公分。
蒲原氏鬚鱈的分布範圍也相當狹窄,僅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從日本的南部,一直到本省的東部海域。
蒲原氏鬚鱈主要生活在中深層的水域,從220~400公尺左右的深度,以底棲水層中的小型魚類、甲殼類等動物為食。由於鼠尾鱈的身體略微的延長,所以深海中的游泳姿態,尾部是呈“之”字型擺動前進。
由於鼠尾鱈科的外觀較奇異,大部分人不敢食用,因此本省漁民,都是將這些魚棄置為下雜魚,不過在大陸沿海地區對於鼠尾鱈則是善加利用,他們將整隻鼠尾鱈去鱗然後油炸,在市場上亦有攤販銷售,至於味道是否美味可口就不得而知。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東海吻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延長,側扁。鼻骨前側邊緣完全被骨支托;鼻窩被鱗;頭部稜脊發達具特化之強棘鱗。吻部腹面裸出。前鰓蓋骨腹側有鱗。發光器呈短桿狀,自肛門起點沿伸至兩腹鰭間。體被櫛鱗,棘刺尖長型,著於次生棘上,三至五列呈放射狀排列,中央鱗列稍擴大。口黑色,鰓膜黑色,各鰭略呈暗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頓時改變臉色、態度。《文明小史》第三二回:「登時臉上發青,要待翻,卻因平日合他交情尚好。」也作「翻臉」。
副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鼻子兩側是副鼻,有洞,在此引起的炎症稱為「副鼻炎」,經常在發燒以後所引起。
齒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齒犀的特徵為全身披覆著長毛,因此也有人稱為披毛犀(Woolly Rhino)。其重要特徵為鼻骨及額骨上有兩前後排列且突起的角,門齒已經退化,臼齒為高齒冠,臼齒外壁呈波浪狀褶皺,以利於矮樹叢中咀嚼粗糙的草類與樹木的枝葉。 齒犀大多在英國、法國、西伯利亞東部及中國大陸的蒙古與華北地區被發現。而且在法國南部的洞穴內,也發現了許多早期的人類有關牠的繪畫,可見到長有兩角和身披長毛的相似圖形,根據古生物學家推測這些繪畫距今已約三萬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