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哈希汀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舞蹈名。Hasidin又稱Chassidim,是東歐波蘭地區的一支猶太密契性教派,由以色列人巴爾珊(Baal-Shen)在十八世紀中葉之前所創立。巴爾珊生於1700年,相信歡樂、歌曲以及舞蹈是最崇高的祈禱形式,而隨著歌唱旋律一面跳舞便形成哈希汀教派禮拜儀式的一部份,他教學的原則基於愛 ── 上帝之愛與人類之愛;雖然被猶太教法典傳統主義者視為異端份子判處死刑,但哈希汀主義越來越盛行,直到十九世紀結束時,歐洲有半數以上的猶太人屬於此教派,不過後來因其本身內部的腐化而沒落。做禮拜時,許多哈希汀的旋律,富於冥想歌調,只有歌聲而無歌詞;歡樂的曲調,伴隨神祕之圓形舞蹈,這些舞蹈包括《泰德梅爾之舞》(D...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舞蹈研究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82年成立於英國,目的在促進舞蹈的學術研究,定期出版一年兩期的《舞蹈研究》(Dance Research)期刊。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漢杜梅娜莉;舞蹈精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馬來文裡,「Hantu」被解釋為幽靈或魔鬼,而「Menari」指跳舞或舞蹈的意思。這是馬來民族以巫術召喚並邀請「舞蹈精靈」來鼓舞舞蹈用的,舞蹈精靈會附身於年輕女舞者們身上來擺佈她們,類似於海地的巫毒教形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仕女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宮廷舞劇名。是柬普寨宮廷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種宮廷舞劇。其表演者都是統治者的后妃,正統上,每逢新王登基都會組織新舞團,由國王所指定的夫人來領導。仕女們依其體型而被訓練專為某個角色,可區分為男性、女性、猴子或怪獸四類角色。傳統上,男人不被允許跟女人一起出現,唯有扮演遁世者和丑角者例外。舞者在地面上移動的舞跡,偏向於圓形及線型;而手姿就像大多數東南亞系的舞蹈一樣,是抽象式或啞劇式的,不像印度的手印(Mudras,手姿語言)含有特定意義。宮廷仕女舞在柬普寨以外被稱為柬普寨皇家芭蕾,它的劇目在1990年代有六十支羅蹦(robom,純舞蹈作品)、四十支羅恩(roeung,舞劇)。在舞劇中,當表演區外舞台的女...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為神經系統病變造成患者顏面、肢體的肌肉不由自主的運動,多由遺傳或鏈球菌感染而病發,嚴重者常影響病患日常行動及智力發育。
合唱舞蹈;群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形式。希臘名詞為choros,在基督宗教的傳統古籍中一再的出現。此為一種群舞形式(group dance),有別於獨舞(individual dance;希臘文orchoumenos)。希臘的合唱舞蹈因其和諧的動作具有特殊的尊貴與美感。希臘人相信舞蹈是一種最能影響靈魂的藝術,舞蹈也提供一種無需言語即能坦露知覺的表達方式。古典希臘戲劇運用合唱舞蹈以強調某種氣氛或顯露劇情中的重大意義。早期教會的古籍多以希臘文寫成,choros及其複數型choroi常被提及。後人大都將此字譯為「舞蹈」;但需知道這種合唱式的動作都有群體介入,而且應視為是崇拜的行為。尤其在西元三世紀時,教會領導者視神聖的choro...
Doug Adames & Diane Apostoles Cappadona《Dance as Religious Studies》1990.
舞蹈場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演場所。一般指舞蹈之場所,特別是指在印度卡納拉(Kanara)南部地區,《藥叉劇樂》〔見Yakshagana〕演奏者用來表演的舞蹈空間。這種民俗劇與舞蹈,是用在慶祝農作物豐收時,由男子或男孩組成的專業小型巡迴團體演出。他們佔據一片地質較硬,已收割的場地;豎起高桿,上面飾以青綠的芒果樹葉,在此場地呈獻他們的戲劇;主要是卡納榮(Karnajun)。「薄迦梵」(Bhagavata)為他們的主要的角色,扮演著祭師、吟詩者、歌者,由鼓與鈸伴奏。此舞蹈場所如臨時的舞台,點燃著以兩個銅盤盛著的燈油,並附加火炬協助照明。整個晚上都在跳舞,從黃昏跳至黎明;收了捐獻酬勞後,表演團體收拾起行囊又旅行至下一個村莊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日本舞蹈批評家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69年成立於日本東京,目的在促進舞蹈評論在日本的發展,及提供舞評家定期聚會切磋的機會。地址:c/o Sakurai4-12-25, Seijoh, Setagaya-ku Tokyo, Japan 157.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舞蹈雜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刊雜誌名。美國每月定期發行的月刊雜誌,刊載有關各種劇場舞蹈的訊息與文章,創刊於1926年,原名《愛舞者雜誌》(Dance Lovers Magazine)。1932年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停刊。1941年復刊後,魯道夫.亞斯萬(Rudolf Orthwine)將其擴展為世界性的舞蹈雜誌,現任總編輯為威廉.可摩(William Como)。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國際舞蹈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73年成立,是「聯合國經濟科學及文化處」(United Nations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的分支。會員為在舞蹈領域活躍的個人及組織。目的在透過成立舞蹈資訊中心,及將舞蹈融入一般教育課程,以維護全球的舞蹈傳統。另外還鼓勵辦理藝術節、比賽,及會議的機構;促進舞蹈創作與發表;維持其博物館及人物檔案。它和「國際舞蹈聯盟」屬相關機構。地址:c/o UNESCO Bureau MS-2-671, rue Miollis F-75732 Paris Cedex 15 France.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