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0073 ms
共 10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葛氏油糯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roconger gracilis (Castle, 1991)
具胸鰭,上下頜等長。上頜齒2列,前上頜骨齒為圓錐狀,成半圓形;鋤骨齒前方為2列,在後面漸漸成1列。背鰭開始於鰓孔之前;側線孔7個,僅分布在胸鰭前後;脊椎骨數139。眼大,口正常,尾端側扁。口裂至眼後緣之後。福馬林中呈淡棕色。
僅分布於西部太平洋,水深320~640公尺。
為底棲型魚類。由於形態與鯙相似,有些學者甚至稱之為有胸鰭的鯙,可見其與鯙類關係之相近。
罕見,目前無經濟利用之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油糯鰻科(Family Myrocongridae)
|
黃竹葛盾介殼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成介殼極狹長、長2.5-3.5mm,、寬約0.5mm,直或彎曲,前方狹,後方稍闊,兩側扭曲,略隆起。分泌物和第一蛻皮淡黃色,後端灰白。雄蟲介殼白色,狹長,兩側平行或後方稍闊,無縱脊線,局部被有棉狀蠟絲,介殼長約1.3mm,寬約0.4mm。
|
葛氏陸方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呈近方形,背甲稍微隆起,全身具細白橫紋。含眼窩外齒共二齒,螯足長節內側有一扁而具鋸齒的盾狀隆脊。整體呈紫黑色,螯由基部向指尖漸淡白。
|
泰特利,葛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現代舞者及編舞家,他生於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1940 年代中期主動從醫學院退學,而轉隨韓亞.霍姆(Hanya Holm)學舞,稍後在她旗下演出,同時擔任編舞助理,為百老匯秀推出《吻我凱特》(Kiss Me Kate, 1948)及《遠離塵世》(Out of This World, 1950)等舞劇。1950年代為了增進舞藝,他隨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及瑪格麗特.葛瑞斯克(Margaret Craske)習舞,同時廣泛的和各派現代舞蹈家切磋琢磨,合作演出。例如:他在約翰.巴特勒(John Butler)為電視節目所作的《阿馬勒和夜訪者》(Amahl and the N...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葛氏六角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背部具有顆粒及剛毛;V形的凹陷不具任何突起;胸甲呈方形。頭胸甲及腹部具有黃褐色和紅褐色的斑點;步足及腹面呈白色,剛毛呈淺棕色。
|
葛廉斯納,馬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德國舞者,他是在柏林和蓋拉(Gera)兩地拉邦動作合唱隊(Laban´s movement Choirs)的領導人。1933年時成為難民,1940年才在美國定居下來,著有《全民舞蹈》(Tanz fur Alle, 1928)。
Valerie Preston-Dunlop & Susanne Lahusen《Schrifttanz: A View of German Dance in the Weimar Republic》1990.
|
葛爾特,瓦烈斯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德國舞蹈家、演員。生長於歐洲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亂世,加上她思想獨立及不輕易屈服的個性,使得當時的觀眾把她的藝術置於邊緣狀態,而她一生的遭遇也可以視為是戰亂的象徵。葛爾特是前衛藝術的推動者,她曾在柏林「德國劇院」(Deutsches Theatre)與畫家Reinhardt合作演出;也在巴黎「香榭里西亞劇院」(Theatre des Champs-éysées)參加超現實主義藝術演出事件。同時也在蘇聯與藝術家Palist合作,並與愛因斯坦交往。她的舞蹈是自學而來的,多依賴偏重於直覺性的自發。她喜歡在小夜總會演出,大膽地表現社會低階層人物的寫照,如鴇母、乳娘、拳擊手、小丑等角色,用...
M. Michel et I. Ginot《La danse au XXe siècle》.
|
葛蘭,露西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丹麥芭蕾伶娜,生於哥本哈根,卒於慕尼黑。從包諾維(A. Bournonville, 1805-1879)學舞,七歲時即參加演出。首次正式公演於1834年,1835年演出包諾維之舞劇《瓦迪瑪》(Valdmar)中阿斯翠德(Astrid)一角。1836年成為第一齣《仙女》(La Sylphide)之女主角,1837年又成為其《唐吉訶德》(Don Quixote)中首位之吉泰莉亞(Quiteria),為逃脫包諾維之注意而離開哥本哈根。1838年在巴黎首次登台演出《威尼斯嘉年華會》(Le Carnaval de Venice),並在漢堡(Hamburg)作短期的表演,與哥本哈根作短暫的分別後,她...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史翠特,葛蘭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是加拿大的舞者、編舞家和教師。師事希麗亞.法蘭卡(Celia Franca)、貝蒂.歐立芬(Betty Oliphant)。1951-1969年加入加拿大國家舞團(National Ballet of Canada),由舞者晉升為長駐編舞家。《亞特羅斯之屋》(House of Atreus, 1964)為其最有名的作品。1970年擔任多倫多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的教席。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博納,葛哈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於德國的卡斯魯(Karlsruhe),是德國舞蹈家、編舞家及芭蕾舞團總監,他早期在一地方性芭蕾舞學校習舞,其後於1958-1960年間在Mannheim舞團,1960-1961年在福蘭克佛舞團,1961-1971年在西柏林德國歌劇院表演,1972-1975年主持Darmstadt舞團,使之成為德國最進步的舞團之一。他在Gsovsky(1901-1993)及MacMillan(1929-1992)等人之芭蕾舞團時期曾創造了不少對主角角色特殊詮釋、形式之後,1964年開始編舞工作,其中大多數之編作皆配以「前衛派」作曲家如匈牙利的Ligeti György(1928-),德國的Zimmerm...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