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8.95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昂芭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50年成立於德國波昂,由畢拉多(Boris Pilato)擔任總監,其後是路易帕特(Maccel Luitpart)與維克(Marianne Wieck)。1961年在林德內(Erika Lindner)領導之下與波昂市立歌劇院簽下演出合約。1962-1969年由鄔班尼(Guiseppe Urbani)接任總監,舞團由十八位舞者增加為二十四位,1970-1973年「波昂歌劇院芭舞團」在Lothar Hofgen領導之下擴編至二十八位舞者,1973年Ottavio Cintolesi成為舞團總監。1973年辛拓勒席(Ottavio Cintolesi)將舞團擴編至三十位舞者,在他領導...
第五屆傳大國際藝術節1990年。
搖滾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指以搖滾音樂(Rock´n Roll)來創作的舞劇作品。在1960年代,隨著搖滾音樂的盛行,許多的編舞家便利用此流行的新音樂來創作舞劇,其內容多半以敘述當代年青人的生活與夢想為主。其中較著名的搖滾芭如:達瑞爾(Darrel)的《革命份子》(Mods and Rockers, 1963)、馬儂(Van Manen)的《雙次》(Twice, 1970)、農特(Nault)的《湯米》(Tommy, 1970),阿爾皮諾(Arpino)的《三一神》(Trinity, 1971),福林特(Flindt)的《死亡的勝利》(The Triumph of Death, 1971)等等。更近代的如...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倫敦節慶芭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見〔「英國國家芭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
舞團提供。
法羅.蘇珊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於美國辛辛那堤,原名是Roberta Sue Flicker,是美國名舞蹈家。早期曾習舞劇於一間地方性芭舞學校,後入美國芭舞學院,1961年成為紐約市立芭舞團一員,1965年獲升為獨舞者,當她在該舞團期間,已成為巴蘭欽(Balanchine)旗下超級芭巨星,為巴蘭欽所編之作品中創立主角角色,計有《Movements for Piano and Orchestras》(1963),《Meditation》(1944),《Don Quixote》(1965),《Variations》(1946),《Jewels》(1967),《Metastaseis and Phithoprakt...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DebraCraine & Judith Mackrell《The ozford Dictionary ofDance》2000.
阿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獨幕舞劇。菲利浦.塔伊歐尼(Filippo Taglioni, 1777-1871)編舞編劇,基勒(Johann Friedrich Keller)作曲,1841年7月8日首演於倫敦女王陛下劇院(Her Majesty´s Theatre)。故事描述小愛神邱比特(Cupid)很仔細的教導林中仙子阿格伊(Aglaè)舞蹈藝術,很快的就青出於藍。半人半羊的牧神芳恩(Faun)一直在一旁觀看,不自覺竟然愛上了阿格伊,他誘引她跳了一段精巧的雙人舞,不過阿格伊已心有所屬,芳恩嫉妒,極力破壞,但被一群女孩子用藤蔓纏結,動彈不得。這是一齣輕快活潑的浪漫舞劇,故事簡單,場景單純,優雅的舞蹈設計及無...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聖彼得堡芭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基羅夫芭舞團(Kirov Ballet)的前身,〔參見(基羅夫芭舞團)〕。
「基羅夫芭舞團」辭目。
松山芭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松山芭舞團(The Matsuyama Ballet Company)為日本之舞團。1948年由清水正夫(Simizu Masao)與松山樹子(Mstsuyama Juko)二人創立。創辦當初以上演古典芭和創造具民族性之芭為宗旨,編作了許多芭作品,並積極嚐試與海外進行交流活動,曾赴國外歐亞巡迴演出,其中在中國公演多達十次以上。該團現由著名於世界之芭伶娜森下洋子(Morishita Yoko, 1948-)及其夫婿亦是最佳夥伴的男舞者及編舞家清水哲太郎(Simizu Tetsutaro)兩大台柱主持舞團。主要演出作品有松山樹子編作之《白毛女》(1955)、《吉賽兒》、《天鵝湖》、...
《Dance Handbook》1991、《Ballet101物語》1992、市川雅╱編《別冊 ── 太陽》1994。
弗羅孟特,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蹈家。曾經學習過古典芭,跟隨馬寇斯基(Malkowski)學習優韻律、貝列斯卡(Dussia Bereska)學習拉邦系統的現代舞。1935年,進入「高等師範體育學院」(L´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 Education Physique),畢業後留校任教。1938年,加入索蘭納(Janine Solane)舞團,任教於索蘭納舞蹈學校。她曾用羅曼納(Myrtille Romane)的名字發表了《田園曲》(La pastorale)、《帕加雅舞曲》(Paccacaille)和《賦格曲》(La fugue)等獨舞作品。除了現代舞之外,她還研究法國民間舞蹈。...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珀姆芭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珀姆國家芭舞團」(Perm Ballet)被公認為是蘇俄三大芭舞團之一,與「基羅夫芭舞團」(Kirov Ballet)及「波修瓦芭舞團」(Bolshoi Ballet)齊名,珀姆是蘇俄Ural(烏拉山)邊界地區的城市,早自1821年即建立了劇院,1870年首次有歌舞劇演出。自1985年開始經常有芭伴隨歌劇演出,1925年更建立了獨立的芭練習室(Ballet Studio),1926年開始即有單獨的芭演出,早期舞碼包括古典與當代的舞作,二次大戰時,「基羅夫芭舞團」自列寧格勒撤退至後方,駐紮在柏姆芭舞團所在,現在稱為莫洛托夫(Molotov)城,掀起全城的芭熱,「基羅夫...
舞團提供簡介。
以色列芭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團於1967年由伯妲.亞波爾斯基(Berta Yampolsky)及希勞爾.馬克曼(Hillel Markman)所創立。開始時是以一個名為「古典芭舞團」(Classical Ballet)的小團體出現,兩位創立人亦即是該團的主要舞者,外加四位年輕的芭伶娜。其成立目的是要培養及推廣以色列愛樂者當時新興對芭的興趣,同時為眾多有天份的以色列原住民及曾學習芭的新移民提供表演的場所。直到1973年,因為吸收到一些已成名的芭舞者新移民,該團得以壯大其舞碼,1975年獲巴蘭欽授權同意,舞團演出他的作品《夜曲》(Serenade)及《競技》(Agon)中的雙人舞(Pas de Deux f...
舞團提供資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