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8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茉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茉莉螟(Hendecasis duplifascialis)是草螟科(Crambidae)奇螟亞科 / 擬草螟亞科(Cybalomiinae)。本種的前翅外緣中央向外圓弧狀凸出,使頂角形成鉤狀,橘色底,沿外緣有一條黑線與白帶,中室端部有兩塊黑斑,翅中央有一大塊灰色帶,兩側有淡黑色線條,中室有一塊白色弦月斑,翅基顏色較偏白;後翅亦為橘色底,有三條黑色帶,每一條黑色帶由兩條黑線組成,靠內側兩條較發達,尤其是靠後緣處,黑色線條特別粗,最外側的黑色帶較淡且不發達;下唇鬚發達,向前伸;停棲時前後翅向下擺放,後翅大部分被蓋住,僅內緣部分露出。

A Br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曲名;舞名。菲律賓國家性舞蹈,各地有不同跳法,歌曲亦有多種版本,其中以拉古納(Luguna)的聖帕布羅(San Pab)之跳法最常見。《Lulay》為一示愛舞蹈,三拍子,五至六對成一組,此舞之美主要基於歌唱及啞劇似的動作,還有舞者的表情,尤其是第一對的獨舞。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Ⅳ》1960.
國家歌劇與芭學術劇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國家歌劇與芭學術劇院」(State Academic Theatre For Opera And Ballet)的前身為「馬林斯基劇院」(Maryinsky Theater),〔見馬林斯基劇院〕。馬林斯基劇院在1917年改為「國家馬林斯基劇院」(State Maryinsky Theatre),1920年改為「國家歌劇與芭學術劇院」(State Academic Theatre for Opera and Ballet)。1935年劇院為紀念被史達林暗殺的政治領袖基羅夫(Kirov)而再改名為「基羅夫劇院」(Kirov Theatre),其後又再改為「列寧格勒歌劇與芭劇院」,至1...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國際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刊雜誌名。德國舞蹈雜誌,原名《芭資訊》(Ballet-Information)。刊載內容包括芭與各種劇場舞蹈,原本為油印版,是科隆地區德國舞蹈劇場會員之間的會訊,自1977年開始發成為發表新的舞蹈觀念與知識的雜誌,1978年8月正式以月刊的形式定期出版,由Rolf Garske與Hedwig Müller負責編輯的工作。Norbert Servos與Birgit Kirchner擔任副編輯。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瑞特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名。首演於1791 年3月德國的波昂.瑞杜坦莎(Bonn Redouten Saal)。這是由費迪南.華德斯坦伯爵(Count Fedinand Waldstein)提議,與舞蹈家哈畢克(Habich)一起合作的舞蹈作品。音樂部份,則採用當時尚十分年輕的音樂家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的曲子。這齣作品,主要在描寫當時的達官貴族們,在科隆宮殿(Cologne Palace)□,舉行德國舊式舞會的種種,雖然當時演出時,有一個遵循的劇本,但這個劇本後來已完全失傳。貝多芬的音樂部份,則一共由八個部份組成,分別是進行曲(March)、德國歌曲(German Song)、獵歌(...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Universited Oxford《Dictionnaire Encyclopedique de La Musique》1993.
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刊名。美國不定期的舞蹈評論刊物,自六十年代就開始發行,起先由私人經營,克羅思(A. Croce)擔任編輯,所刊出之文章均具有學術標準,1971年出版第三卷第六期時,即改由舞蹈研究基金會(D. Research Foundation, Inc.)出版,此後擔任編輯工作者先後有大衛.望漢(David Vaughan)、威爾遜.麥當娜(Don McDonagh)、喬治.杜麗斯(George Dorris)、傑克.安德生(Jack Anderson)、羅伯特.孔菲爾(Robert Cornfield)、南茜.雷諾(Nancy Reynolds)(Francis Mason)與唐.丹尼爾(Don Da...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Sir James Barri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0~1937)英國小說家兼劇作家。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畢業。為甘藍園學派領袖,主張恢復小說及戲劇中的傳奇精神。作品多具感傷、諷刺及幽默等特點。著有《小白鳥》、《小牧師》、《彼得潘》、《教授的戀愛故事》等。也譯作「巴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片長2-5 cm,寬3-6 mm;外穎透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Teresa,西元1910~1997)阿爾巴尼亞裔的修女。西元一九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出生於阿爾巴尼亞的司科別(skopie),名為雅妮.龔哈.波雅舒(Agnes GonxhaBojaxhiu)十八歲時加入愛爾蘭修會──羅瑞托修女會──,於一九三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發願成為羅瑞托修女時,依據里修的聖德莎──耶穌的小花──之名選擇了「德莎」這個名字,而後創辦仁愛傳教修女會,實際從事濟世工作。德莎修女一生慈悲為懷,有「貧民窟聖人」美譽之稱,曾於一九七八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於一九九七年九月六日於加爾各答的修會總部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壽八十七歲。也譯作「泰瑞莎」。
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快感。發展不良會傾向情緒化、諷刺、具攻擊性等破壞殘忍性格,或不修邊幅,傷風敗俗。(3)性器期又稱性期(phallic stage):發生於4歲-童年中期。幼兒主要靠觸摸自己的性器官獲得滿足。此時期已能辨男女性別,因此產生男女兩種不同人格。此時期發展不良則可能會過於自戀、自大、傲慢、過度自信及過於專注。1.男性性器階段經歷戀母、仇父,克服「閹割情結」,並認同父親及男性。2.女性性器階段則經歷戀父、仇母,產生「陽具欽羨」,並認同母親與女性。(4)潛伏期(latent stage):發生於童年中期。此階段時間很長,卻未表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