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5.3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臺灣管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臂長3.3~3.9公分,頭體長約4.2~5.6公分,尾長約3.6~4.8公分,體重5.4~9公克。管鼻類鼻部前端均高而突出,呈短管狀,耳殼質地薄,呈半透明狀,外緣無缺刻,耳珠細長呈披針型。身體背部為灰褐色或褐色,腹部較淡,體毛柔細,股間膜披有細毛;前肢與掌指骨均特化伸長,連接皮膜形成雙翼,飛膜暗褐色;前肢僅拇指有爪,後肢具五趾均有爪。齒式:門齒2/3,犬齒1/1,前臼齒2/2,臼齒3/3;總齒數= 34。

山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體長4~5公分,尾長 3.3~4.2公分,前臂長3.2~3.6公分,體重 3.7~6.2公克。小型食蟲性蝙,外型類似東亞家。背毛短而伏貼,以棕色為主,表面油亮;腹毛較淡。翼膜呈灰黑色。耳殼略呈長三角形,前緣圓滑,耳珠呈圓曲狀,約耳殼長度的一半。前肢與掌指骨均特化伸長,連接皮膜形成雙翼,飛膜淺灰褐色;前肢僅拇指有爪,後肢具五趾,均有爪。本種雄性個體的陰莖較相似種台灣家長,約5.7~8.0公釐,末端膨大,長度約為整體的1/2。齒式:門齒2/3,犬齒1/1,前臼齒2/2,臼齒3/3;總齒數= 34。

絨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體長6.9~8.0公分,尾長4.7~5.3公分,前臂長4.8~5.6公分,腳脛長1.9~2.3公分,體重18.0~33.9公克。中大型食蟲性蝙。體毛長而伏貼,呈褐色,腹部較淡;鼻吻部單純,吻部兩側明顯膨大有腺體,於緊迫時會分泌棕色液體;耳殼寬而圓短,耳珠為松茸狀。前肢與掌指骨均特化伸長,連接皮膜行成雙翼,飛膜暗褐色。翼形狹長;前肢僅拇指有爪,後肢具五趾,均有爪。齒式:門齒2/3,犬齒1/1,前臼齒2/2,臼齒3/3;總齒數=34。

密星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盤呈三角形,甚平扁。吻短而小於眼徑,但具長強吻棘。口小,前位;上下頜及舌上具絨毛狀齒,腭骨具齒。下鰓蓋骨棘突出,末端具小棘,但無前向棘。背面密被顆粒狀骨質突起;腹面在腹鰭前方至肛門間,散具顆粒狀骨質小突起,且有細棘;體盤及尾部邊緣則具的分叉棘。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特化呈吻觸手,藏於吻部凹槽內;第二背鰭位於尾部,具軟條5;臀鰭位於肛門及尾鰭基部中央,具軟條4;胸鰭中長,水平伸展;尾鰭略呈截形。體背一致為淡褐色,小的個體在背側中央具數個黑色環形斑,腹面白色。近期研究顯示台灣及日本所稱M. lutea與模式標本有異,故應使用學名為M. kobayashii。
耳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脊椎動物的耳,俗稱為「耳朵」。[例]蝙能在黑夜中飛行自如,全靠牠最為靈敏的耳朵。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蝙」條。
行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路。《文選.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一》:「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唐.韓愈〈山石〉詩:「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飛。」
薄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傍晚,太陽將落的時候。[例]蝙在薄暮時分開始出來活動。
聲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人耳不能聽到的聲音(正常人能聽見20Hz到20000Hz的聲音),高於20000Hz的聲波。例如蝙能夠聽見高達120000Hz的超聲波,它發出的聲波也可以到120000Hz的聲波。具有穿透力強,容易獲得較集中的聲能。超聲波在水中傳播的距離甚遠。通常可運用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也有很多的應用。1. 傳播特性。2. 功率特性:當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推動空氣中的微粒往復振動而對微粒做功。3. 空化作用。 次聲波(註1)1. 指頻率小於20Hz的聲波(人耳也不能聽到)。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次聲波的波長往往很長,...
雨傘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蝙蛇科。身體為黑色,帶白色斑環,卵生,為毒蛇類,屬神經性毒,分布於臺灣、海南島及東南亞各地。也稱為「百節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