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多槳扁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槳扁蛛是型態十分特殊的深海螃,牠們的步足十分扁平伸長,便利於水中游泳或迅速將身體埋在沙泥中。多槳扁蛛主要是棲息在水深200-500公尺,是臺灣深海地區常見的類。
漢氏無齒螳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漢氏螳臂、無齒螳臂,英名Estuarine crab, Sesarmid crab,。頭胸甲寬約4公分,略呈方形,具有一些溝紋和隆起,分區明顯,前額寬,額後區有3縱行溝槽,中央的呈淚滴形,使此部分甲面分割成4葉。前側緣除眼後齒外大多無齒,故名,但偶有具1退化小齒的個體。側緣呈光滑隆線,並有數條斜向後緣的細溝紋。螯腳左右約略等大,雄螯腳較雌大,長節前緣列生小刺,腕節及掌節的外側面密佈顆粒,這些顆粒常呈方形,內側面也有一些結節;掌部肥大,上緣具有1條缺刻,兩指的咬合面有大小不一的齒。步腳側扁,長節前緣近先端處有1棘,腕節、前節和指節均密生列狀排列、長短不等的長剛毛,長節上表面有細小的棘...
絨毛折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絨毛折顎、蘭花、拉拉,英名Shore crab。頭胸甲寬約1.7公分,略呈扁平而圓角的四角形,表面光滑,中央有一H形的溝紋,上鰓區有新月形的脊,前側緣含眼後齒具有3齒,被兩個封閉的裂隙淺淺的分離;前額寬廣,中央略微凹入,側緣略為拱起,後緣明顯內縮,且具有長絨毛。眼柄相當值且不會很短,外眼眶具有細顆粒。螯腳左右大小略有差異,表面光滑,長節很短,腕節無刺,長節特別腫脹和高凸,雄的鉗指外側具有一簇長絨毛,雌的螯腳較小且無簇生的長毛;雄的不動指有兩枚大圓齒和幾枚小齒,可動指長而彎曲,內緣有幾枚鈍齒。步腳的長節前緣基部有長毛列生,長節和指節有剛毛。雄的腹部末端呈非常長的橢圓形,末端具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鬼科。體形似蝦,殼背朱色,觸角粗短多毛,螫扁,步腳扁平,腹部分七節,棲近海泥沙中。
酋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六邊形至橫卵圓形,或近似矩形,前側緣很少完整,大多為四葉狀或寬突齒狀,有些則有不等數目突刺或小刺,通常可與後側緣明顯區分;背甲分區為通常顯著或不顯著,表面有粒狀突出或者平滑,有些則有隆脊;額緣略呈二或四葉狀;螯肢約略等大,較大者通常具有可行壓碎或剪切功能的臼齒形大齒;現生種棲息於潮間帶的岩石海岸、紅樹林、珊瑚礁、大陸棚、大陸斜坡,甚至是超過800公尺深的海底;化石紀錄至少可溯至第三紀漸新世。
紅指硬殼寄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指硬殼寄居Calcinus minutus前甲呈白色,前端中央具有2塊亮橘紅色的斑塊,“V"形缺,刻下方有1 橘紅色斑點。前甲平滑,完全無毛。螯腳左右同形,左螯腳大於右螯腳;螯腳各節無毛。雌雄腹部第二至第五腹節具有4 個不成對之雙枝型腹肢。本種之特殊體色很容易與其他種類識別。標本浸漬75%酒精後,其橘紅色斑點、斑塊仍清晰可見。頭胸甲可達0.8 公分。棲息在淺海珊瑚礁海域。白天常發現藏身在珊瑚分枝中。 分布於印尼、日本及臺灣。臺灣分布於臺灣南部海域,綠島、蘭嶼。
日本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前方具四齒,中間兩齒與側齒等長或長於側齒,且頭胸甲後方具有分開的凹陷。頭胸甲側緣(包含頰區、肝區及側鰓部位)具有明顯突起;外眼窩齒與外前齒幾乎相連在一起,僅由狹窄的裂縫分開。整體呈米白色。
花紋細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近六角形,背面隆起,光滑, 額寬,額緣鈍切分兩葉。前側線短於後側線,兩者之間以一短小銳刺分隔。螯足短細,不動指與動指內緣具8?9枚銳刺,指尖勾狀。步足細長,各節環生疏長剛毛,指節末端呈角質尖爪。全身粉紅至桔紅色,頭胸甲背面具黑褐色網狀花紋
豆形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殼相當堅硬,故有「千人捏不死」的俗稱,英名Nut crab, Pebble crab。頭胸甲大致上呈拳頭狀。長寬各約2公分,前後長度略大於寬度,在中央、兩側及邊緣均有許多小顆粒,尤以胃、心區及中鰓區較為明顯。額窄而短,前緣平直,表面中央稍凹。雄性後緣較平直,雌性的稍突出。螯腳強壯,,長節呈圓柱形,背面基部及前、後緣均密布顆粒,腕的背、腹面隆起,內緣具粗糙顆粒,外緣具顆粒隆線,兩指內緣具細齒,指端尖銳。雄的螯腳較長,但體型較小,腹部扁平,背部突起,從上往下看成圓形,頭部突出有點像顆豆子,螯腳前端像套上拳擊手套,故名。4對步腳均相當細小,近圓柱形,光滑,前節的前緣具1隆線,後緣鋒銳,指節扁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圓形、卵形,或多邊形,堅實,大多隆起,背面分區不明顯,表面平滑或有突刺與葉狀突起;眼與眼窩很小;額區狹窄,但比眼區寬;腹甲第3-5節或第3-6節通常癒合;螯足左右同形,等大;化石紀錄可溯至第三紀始新世Lutetian期(48.6M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