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顆粒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深海中的大型螃,最大頭胸甲寬約30公分,在大西洋有些種類數量頗多具有漁業價值。顆粒怪僅分布於日本、臺灣和帛琉,產量不多,分布水深為300-1500公尺。雄體型較雌大很多,且身上常有明顯的黑色燒痕,故推測這種螃可能常在深海熱泉地區覓食,而不小心遭熱泉燙傷。
羚角密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羚角密刺主要是棲息在臺灣東北部水深300-600公尺處,羚角密刺身體上布滿密密麻麻的細刺,能將海底的雜物鉤住、固定,覆蓋在身上偽裝。
斑點真寄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斑點真寄居具有一純白色的觸角鞭,是其顯著特徵;體表呈亮紅色或橘棕色,並綴有許多框黑邊的白色斑點。左邊大螯明顯大於右螯,大螯與第二三對步足前三節的表面密佈長剛毛和棘刺,第二三對步足指節長於前節,左邊第三步足的前節寬。尾柄後葉中間有一短的凹隙,最末緣分佈有銳利的小刺。眼柄呈亮紅色至灰藍色,也綴有深色斑點。體表剛毛為深紅色,末端白色。
中華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幽靈、鬼、沙馬仔、屎蟳、屎,英名Chinese ghost crab。頭胸甲長約可達2公分,寬度比長度要大約10至20%,略呈方形,表面隆起,均勻的密佈細小的顆粒,背甲分區不明顯,前側緣在肝區較不隆起,後胃區具有兩個橫向並排的點,心區和胃區以窄溝分隔。眼眶中間向前凸出,眼眶外齒尖銳的向前方突起,眼柄細長,眼球大,視力佳,行動極為迅速。螯腳左右不等大,掌部與指部側扁,且向內側彎曲,以利於掘沙,大螯腳的掌部腹面前緣具有1列顆粒狀的發音器,掌節內側平滑,小螯的可動指粗短。步腳長而有力,指端尖銳。身體呈褐色、灰紫色、土黃色至黃棕色,常有明顯的不規則茶褐色和白色相間的雲狀斑紋,會隨日夜而變亮或...
雙齒近相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名Red-clawed crab(紅螯),頭胸甲接近方形,寬約可達3.5公分,背部平坦,具有許多短剛毛和小顆粒,額寬,前緣中部內凹,額後隆脊分4葉,中葉具有成簇的短剛毛,但側葉不甚隆起。胃、心區較心、腸區的分區溝深而明顯,鰓區具斜行隆線。前側緣含眼後齒具有2個銳齒,齒間缺刻深,第2齒小而尖銳,後方與前側緣平行。眼睛在背甲前緣的兩端,眼距較寬。螯腳左右等大且無雌雄差異,長節短,呈三棱形,內緣近末端處具有1葉狀的三角形銳齒突起,腕節和掌部的外側面有顆粒呈短條線散生,掌部的上緣有2至3條前後並排的櫛齒狀隆起,形成皺襞;可動指上面具有8至13個等間隔的大顆粒,形成隆脊,但顆粒數會因磨損而減少,此隆...
短掌陸寄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寄居屬雖然可離水在陸地生活,但仍然需要背負貝殼行動,左邊的螯通常大於右邊。此屬在台灣共紀錄有三個種類,此種類最大特徵是左邊的大螯表面沒有短毛分佈,也沒有突出的小瘤突所形成的發聲器,但右邊的小螯掌節上表面分佈有較長且濃密的短毛。最大體型的頭胸甲長可接近約3公分。身體呈藍灰色或靛紫色。
花茗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殼由五片殼板緊密連接而成,殼板呈暗白色,扁平。
珊瑚細螯寄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珊瑚細螯寄居最主要的特色是分佈在大螯及步足上的剛毛長且密。左右螯腳同形等大,表面有銳棘,但多被剛毛遮覆不易觀察。第三步足的前節略長於指節,左第三步足指節、前節的外側面非常扁平。尾柄中間有較大的凹隙,末緣有小刺分佈。頭胸甲後甲具有交替相間的黑棕色和紅棕色線條,線條上滿佈淺黃色斑點及黑斑點。眼柄呈紅棕色至橘色。大螯紅棕色,鉗部、腕節遍佈亮黃色的棘齒。第二三對步足紅棕色至黑藍色,剛毛呈亮黃色。
灰甲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灰甲澤約3~4 公分。灰甲澤頭胸甲光滑隆起,呈近方形,甲寬約3 公分,是臺灣特有種的大型澤。背甲及步足呈灰白色,螯足為白色且右螯較大,螯足兩指合併時呈現長水滴型縫隙。
看守長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約為甲長的2.3倍。前側緣二齒,第一齒較長。眼柄細長,左右螯足大小相稱,長節內緣有三個棘。頭胸甲前半部為暗褐色,螯足可動指與掌結下緣呈鮮紅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