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明罪狀而加以討伐。如:「聲討叛逆」。
|
通時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
徙薪曲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曲突徙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霍氏是西漢宣帝時一個政治勢力十分龐大的家族。霍光受到皇帝的信任,秉政二十年,掌握了朝中的大權;其弟霍去病是討伐匈奴的名將;其妹則是皇后。他們在朝中權傾一時,連皇帝都要敬畏他們三分。霍光死後,霍氏家族更是專恣驕奢。大臣徐福深恐霍氏造反,便上書宣帝,建議壓抑霍氏,以免後患。不過當時宣帝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後來霍氏果然因陰謀造反遭到滅族,所有鎮壓有功的人都受到獎賞,只有徐福沒有得到任何表揚。有人便替徐福打抱不平,上書給皇帝說:「有一戶人家的灶,煙囪是直的,旁邊又堆著柴火。客人看見了,便勸那家的主人把煙囪改成彎的,然後把柴火移開,以免發生火災。但是主人並沒有...
|
心如鐵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鐵石心腸」之典源,提供參考。 《魏武故事》(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領長史1>王必2>,是吾披荊棘3>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蹉跌久未辟之,捨騏驥而弗乘,焉遑遑而更求哉?故教辟之,已署所宜,便以領長史統事如故。 〔注解〕
(1) 領長史:領,兼理。長史,職官名,漢代丞相和將軍府等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
(2) 王必:?∼西元218,東漢末人,曹操故吏,領丞相長史。後因太醫令吉本等人反操,與嚴匡起兵討伐,中箭而死。
(3) 披荊棘:劈斬荊棘,比喻在創業的過程中克服艱苦。
|
感激流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感激涕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自安史之亂後,內有宦官、朋黨之禍,外有藩鎮割據,盛唐繁華氣象已不復存在。憲宗即位後,在邊疆形勢趨緩,國力較為豐厚下,開始展開削藩的戰爭。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隨即發動叛亂。憲宗發宣武等十六道兵討伐,經過長期的戰爭,最後李愬於元和十二年攻破蔡州城,生擒吳元濟,平定了淮西,結束了長達四年的戰爭。至此,割據藩鎮相繼歸順,朝廷的威信為之一振。劉禹錫寫的〈平蔡州〉詩即是描寫這場戰爭的情景。長達四年的戰爭結束後,城裡到處響著和平的音樂,大家回憶起戰爭時的舊事,都對「漢家飛將」李愬救眾人於水火,讓大家免於再受戰爭之苦,感激得涕淚俱下。...
|
肌無完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押解至京師受審。這時鍾會麾下有軍隊二十餘萬,遂密謀造反。但司馬昭對鍾會的野心亦早有防備,遂遣軍入蜀討伐鍾會,雙方在蜀宮城內外展開激戰,鍾會被殺,後由監軍衛瓘接管蜀軍。由於衛瓘亦曾參與誣陷鄧艾,怕事跡洩露,於是派人殺鄧艾父子,師纂亦在被殺之列。師纂平日為人,個性急躁,對人苛薄而缺乏恩澤,所以死狀極慘,甚至被折磨得身上的皮膚沒有一處是完好的。後來「體無完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傷慘重。亦用來比喻遭人批評、駁斥得一無是處,面目全非。
|
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出對方的罪狀而加以責備或討伐。如:「興師問罪」。《隋書.卷四.煬帝紀下》:「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商郊問罪,周發成文王之志。」
|
意氣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見於《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堅傳》,敘述東漢末年,邊章、韓遂等人在涼州作亂,當時任中郎將的董卓討伐不力,朝廷只好另派張溫和孫堅前去平亂。董卓不但打仗沒有盡力,又對張溫的召見傲慢無禮;孫堅看不過去,便對張溫數責董卓三項罪狀:對上不敬、沒有盡忠職守,又「軒昂自高」、態度傲慢,因此建議以軍法處斬。「軒」、「昂」都有「高」的意思,在此形容董卓高傲無禮的態度;後也用來形容人氣度不凡。「氣宇軒昂」合用後,多用來形容神采飛揚,氣度不凡。
|
三面開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網開一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的開國君主成湯,是個仁民愛物的君主。他感於夏桀暴虐無道,天下人民飽受痛苦,於是起兵討伐,建立了商朝。在《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中記載,有一天成湯看到一個獵人在布置陷阱,獵人很得意地說:「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下鑽出的或地面奔跑的各種鳥獸,都會被我的網子抓住。」成湯聽了,就說:「像你這樣趕盡殺絕,豈不是跟暴虐的夏桀一樣嗎?」於是他命令獵人把網子的三面收起來,只留下一面捕捉獵物。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網開一面」,用來比喻寬大仁厚,對犯錯的人從寬處置。
|
所向皆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霸王,種種舉措,大失民心,於是田榮、陳餘、彭越相繼起兵反對項羽。劉邦亦趁此時以為義帝發喪之名,揮師討伐,開始了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佔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