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7.09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桃花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陶淵明作有桃花源并記。記文敘述一漁夫沿溪捕魚,遇有桃花林,乃循桃花林而上,於盡頭處的洞口發現一與世隔絕的村落。村中人民安居樂業,不與外界往來,自稱先祖為避秦亂世,而遷居於此地。桃花源則描寫村中人民古樸無華、自由自在的生活。是陶淵明對心中理想世界的描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方法。宋.陳師道《後山話》:「杜之法出審言,句法出庾信,但過之爾。」宋.嚴羽《滄浪話.評》:「少陵法如孫吳,太白法如李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定期聚集吟詠的集會。《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先生,這是而今社裡的故套。」《紅樓夢》第三七回:「要起社,我自薦我掌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隨筆體裁評論句,或辨析法,或記載人事蹟的書。如《滄浪話》。
2.宋人所撰有韻文及散文的小說。如《大唐三藏取經話》。
滄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嚴羽撰,一卷。分辯、體、法、評、證五門,大體以盛唐為宗,以禪道論,主張貴妙悟、興趣。
荷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希臘人荷馬所創著的二大敘事──〈伊利亞德〉(Iliad)和〈奧德賽〉(Odyssey)。二是描寫特洛伊(Troy)戰爭及戰後的故事,對於人性的探討非常深刻。荷馬的史不僅是古希臘教育和文化的基礎,對後來的西方文學影響亦極為深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虞博士到了十七八歲,就隨著他學文。」
(讚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即基督教音樂之一種,早期基督教會在禮拜時詠唱或演奏的歌曲;其內容上還可分為經文曲、彌撒亞曲、啟應對唱曲、讚美、合唱曲(Chorals)等。在西元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前,就有讚美,但都是在重大節日由唱班來詠唱;改革運動後,唱讚美成為信徒在禮拜時直接參與投入之事,並且也成為信徒喜愛的宗教活動之一。因為詠唱的歌辭都是讚美上帝之詞,所以有了讚美之名;而基督教改革者的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在聖詠唱上,提倡禮拜時信徒都要參加歌唱,而且使用當地本土的語言來歌唱,所以配合需要而有大量的合唱曲之出現,故合唱曲都為易唱也令人易懂的歌曲為主,使得聖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1)南朝梁鍾嶸撰,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計品評自漢、魏至梁代人,共一百二十二人,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2)唐司空圖撰,一卷。分二十四品,各以韻語十二句,品評的風格。
外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西漢韓嬰撰,十卷。嬰推人之意,作內外傳;內傳久佚,今存外傳。其書雜引古事古語,而證之以,非注釋《經》之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