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台北市立大安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富而多元。提升英語學習能力,拓展國際交流視野。 教育目標職業學校教育目標,依據教育部87年9月修訂佈職業學校課程標準之 規定,職業學校教育,以充實職業知能、涵養職業道德、加強繼續進修能力、促 進生涯發展、培育健全之基層技術人員為目的。為實現此一目的,須輔導學生達 到下列目標:充實職業知能,培育行職業工作之基本能力。  陶冶職業道德,培養敬業樂群、負責進取及勤勞服務等工作態度。     提升人文及科技素養,豐富生活內涵,並增進創造思考及適應社會變遷之能力。培養繼續進修之興趣與能力,以奠定終身學習及生涯發展之基礎。工業職...
台北市立木柵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業教育工業化,教學正常化,行政效率化為本校行政目標。78學年度起停止機械類『職業群集課程』實驗,依部課程標準實施教學。民國79學年度增設模具、機械製圖、冷凍空調等三科。80學年度增設電子科。85年3月31日楊校長啟棟榮退,由教務處蔡主任文雄代理校長職務。85年8月1日大安高工楊校長金聲接任本校校長。91年1月31日楊校長金聲榮退,由教務處楊主任萬和代理校長職務。91年8月1日楊萬和校長接任本校校長。以人文與科技兼修、理論與實際並重、升學與就業兼顧為教學方針,辦理精緻高職、典範綜合高中及實用綜合職能班為經營目標。91學年...
鎖國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與對君王的忠心而受到鼓勵,這有助於防止叛逆和內戰。在清朝鴉片戰爭戰敗後,日本無法堅持鎖國制度,所以布「薪水給予令」,讓所有異國船在來到日本本土後禁止上陸,只是提供柴薪、食物和水後離開。1853年和1854年美國海軍軍官佩里(又作培理)分別率領五艘和七艘軍艦(日本方稱爲黑船)從浦戶和江戶灣登陸,並呈交美國總統的國書。(史稱「黑船來航」)在1854年的來訪中簽訂「日美和親條約」。1858年日本和美國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和「安政條約」(美,荷,俄,英,法),鎖國告終。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安政條約英文關鍵字:Ansei ...
獎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競賽中發給優勝者的杯狀金屬製品,作為獎品或紀念品,以表榮譽。也作「獎盃」。
湛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水深的樣子。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注》:「寺左右雜樹疏,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
標點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文句中,用來分別句讀和標明詞句性質、種類的符號。民國八年,教育部行新式標點符號,後因歷時已久,復受外來因素影響,致使用上頗生歧異。為求用法統一,及便於學習,遂於民國七十六年再布重訂標點符號手冊,內容大抵沿用新式標點符號的名稱,而略加更動。共收有句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引號(「」、『』)、夾注號(--)、問號(?)、驚嘆號(!)、破折號(──)、刪節號(……)、書名號(﹏﹏)、專名號(ˍˍ)、音界號(.)等十四種。
風風光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外表光鮮亮麗。如:「她一早就打扮得風風光光的,準備參加這場獎典禮。」
過橋抽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過河拆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布時,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遭來禍患,只好勉強贊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李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夫〉1991 時報文學獎優等獎〈鹿窟紀事〉2002 第十一屆賴和文學獎2004 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 評價李昂是個問題意識強烈的作家,......這問題意識的發生,台灣在現代化過程中的文化空氣,特別是她一開始創作時服膺的,有關個人存在、現實和歷史的非理性、荒謬一類的現代主義信念,無疑起著關鍵性作用。戰後台灣文壇第三代的作家中,李昂是相當受矚目及爭議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備受矚目及爭議原因在於其小說所選擇的題材。自「人間世」系列小說發表後一直延續至今,李昂的小說中對性描寫、性主題及與之相關的道德問題都有...
環境教育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環境問題、文化價值觀之迥異,產生不同之定義。而根據中華民國行政院環保署於中華民國99年6月5日所佈之環境教育法中,將環境教育定義為:「指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