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口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狼牙雙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氏鋤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thygobius fuscus (Rüppell, 1830)
頭部之兩眼間隔區,頰部及鰓蓋均裸露無鱗;胸鰭有3枚游離鰭條,各有2~3分支。體欖褐色,體側中央有一縱列暗褐色斑,各斑多少向下延伸;硬背鰭具一黃色或白色的上緣,其下方並有1黑帶。體長約為5~7公分。
南太平洋、印尼、台灣向北達日本千葉縣以南。
棲息岩礁潮池略有砂質之處;產卵於9~11月之間。
無。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虎魚亞目(Suborder Gobi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虎科(Family Gobiidae),Gobies
短唇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背鰭 Ⅵ;第二背鰭Ⅰ/13~15;臀鰭Ⅰ/13~15;胸鰭 19~20。縱列鱗 63~66;無背鰭前鱗。標準體長為體高的4.7~6.4倍。第一背鰭與第二背鰭約等高。尾鰭形狀較尖,尾鰭長等於或稍小於頭長。腹鰭癒合膜處較低。頭、身體呈淺灰色;體側有2條淺紅色的寬縱帶:第一條縱帶由吻端穿過眼的中部,沿體側背部直達尾鰭上葉;第二條縱帶由口角處開始,經頰部、鰓蓋、胸鰭基部,沿體側中部延伸至尾鰭中部。沿第二背鰭和基部具6個小紅斑;第二背鰭和臀鰭近基部處各具淺紅色寬縱紋;胸鰭和腹鰭無色。
扁頭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背鰭:Ⅶ;第二背鰭:Ⅰ/ 9~10;腹鰭:Ⅰ/ 5;臀鰭:Ⅰ/ 8~9;胸鰭:21~22。縱列鱗 33;橫列鱗 11。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標準體長約為魚體高的6倍。頭長約為眼間距的4倍。頭部稍平扁。眼間距等於或大於眼徑,為此魚最大的特徵。鰓蓋骨上方有3個感覺孔(H', K', L')其中H', K'兩孔相分離。尾鰭圓形;腹鰭相連癒合成吸盤狀,末端不會延伸至肛門。體呈棕色,身體具有沿著鱗片列的暗色縱紋,但無任何斑塊或斑駁。(林沛立編寫 2012/10)
沖繩硬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11;臀鰭:Ⅰ, 9;胸鰭:15。縱列鱗 50;橫列鱗 16。身體延長,前部圓筒型、後部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 6.2倍,呈現細長狀。頭平扁,頭寬大於頭高。尾鰭圓形,頭長為尾柄高的4.2倍,高度短於頭長。胸鰭末端延伸超過臀鰭基部。上頜、頰部具有肉質皮瓣構造數個。腹鰭不癒合成吸盤狀,但有小而可見之基膜相連。體呈棕褐色,體側具不規則的黑褐色斑塊和3條黑褐色橫帶:第一條橫帶較窄,位於項部至胸鰭基部上方;第二條橫帶位於第一背鰭下方,並向腹部延伸;第三條橫帶位於第二背鰭中部,向腹部延伸。自吻部經眼睛至胸鰭基部上方具1條黑褐色縱帶,其後部與第一條橫帶相連。眼下方至前鰓蓋骨下...
黃棕硬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9~10;臀鰭:Ⅰ, 8;胸鰭:16~18。縱列鱗 32~40。身體延長,前部圓筒型、後部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4.5倍,呈現鈍圓狀。頭稍平扁,頭寬稍大於頭高;吻稍約等於眼徑長。上頜於眼睛前端具有肉質皮瓣構造數個。身體之鱗片僅在第二背鰭下的後方處。腹鰭不癒合成吸盤狀,但有小而可見之基膜相連;尾鰭圓形。體呈淡黃褐色,眼下及頰部具有多條棕色條紋;體側上有約多個不規則的橫狀帶,並有一些白色的小皮褶散布其中。第一、二背鰭具有縱條紋;第二背鰭中間末端有暗色斑塊;胸鰭有數條點狀橫條紋;腹鰭淺色;臀鰭亦具有數條縱條紋;尾鰭具多條褐色點狀橫帶。(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
厚身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氏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氏鈍鯊(Amblygobius hectori)為同種異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