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5.56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子御的總稱。《唐律.卷二五.詐偽》:「諸偽造皇帝八寶者斬。」唐.長孫無忌.疏:「皇帝有傳國神寶,有受命寶、皇帝三寶、天子三寶,是名:『八寶』。」
白澳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澳大利亞聯邦排斥非白種人移入的種族主義政策。澳大利亞國會於西元一九○一年制定《移民限制法》,依法移民官員可以阻止未通過嚴格語言測試者移入澳洲,以此限制非白種人移入。此政策於一九七三年正式廢止。
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里島(Bali Islan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加拉(Benga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視導的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有系統 參考資料註1謝文全(1985)。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頁328-334。文景出版社行。註2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頁399-403。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密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類佛教修行教法。一般認為密宗是七世紀以後婆羅門教融入大乘佛教的產物。強調三密加持,即手結契、口誦真言、觀想本尊。將對佛、菩薩的信仰結合了空義與止觀的修行方法,所以修習者應先具備大乘顯教的基礎才能進而修習這類教法。流行於中國唐代及西藏、臺灣、日本等地。也稱為「祕密教」、「密教」、「金剛乘」、「真言宗」。
寇謙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階層,使道教的信仰更加擴大,這就是他在道教史上最大的貢獻。=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書館http://www.taoism.org.hk/general-taoism/eminent-philosophers-accomplished-taoists/pg1-4-13.htm
法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東晉高僧。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襄丘縣)人。俗姓龔,三歲為沙彌,二十歲受比丘戒。因感於當時律典的缺乏。乃於晉安帝隆安三年前往度求法。至義熙八年才返國,前後共歷十五年,攜回了《摩訶僧祗眾律》、《十誦律》、《雜阿毗曇心》、《大般泥洹經》、《彌沙塞律》、《長阿含經》、《雜阿含經》等,都是當時中土所無的大小乘的基本要籍。並和佛馱跋陀羅共譯出《摩訶僧祗律》、《僧祗比丘戒本》、《大般泥洹經》等,此外法顯還將他西行求法的經歷寫成《歷遊天竺記傳》,保存許多寶貴的西域古代史地資料,極為各國歷史學者和考古學者所重視。
紙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繪馬匹、神祇、佛像等供祭祀焚化的神像紙。最早源於秦國人用馬作祭品,唐代以後改以纸紮馬祭祀鬼神,故稱「紙馬」。後世則大多以刻版五色纸神佛像。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二折:「只等那船頭上燒了利市紙馬,分些神福,吃得醉飽了,便撐動篙來,開起船來。」《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胡老爹面前轉託僧官去約僧眾,並備香、燭、紙馬、寫法等事。」也稱為「甲馬」。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