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2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短肋雉尾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型:斜下型。
|
黃基雙尾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紋雙尾蛾幼蟲寄主為虎皮楠。該種在臺灣無近似種,後翅上黑色翅紋在黑色背景下有透窗的錯覺,其成蟲翅膀底色為淺褐色,前翅外緣、下緣有部份深褐色區塊,後翅距離翅基1/2和2/3各有一條黃色與褐色組成的折線,但此折線不完整看起來有斷掉,後翅外緣有兩條短尾突,下面那條尾突旁也有深褐色斑塊。
|
伊津美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縱扁。枕骨區具二個高骨質突起,通常在突起間另具一骨質崚脊。鰓孔背位。前鰓蓋骨強棘末端平直或稍下彎曲,腹緣平滑而直,基部具一強倒棘,背緣具六至十三個鋸齒狀之小倒棘。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鰭第3或第4分支鰭條的末端,具一眼下分支及一分叉之頜、前鰓蓋骨分支,枕骨區具一條橫向側線及尾柄背部具二條橫向側線,連接體側二側線。雄魚第一背鰭極高,第I至第IV棘皆延長成絲狀,雌魚第一背鰭高,但不延長成絲狀;雌、雄魚第二背鰭鰭緣平直,背鰭與臀鰭除最後一鰭條外,其餘鰭條均不分叉;胸鰭延伸至臀鰭第3鰭條基部;雌雄魚尾鰭均延長,茅狀尾,雄魚中央軟條延長如絲,雌魚尾鰭稍短。保存標本體呈棕色,背部具白斑及深棕色底,腹部白...
|
斑尾刺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1背鰭:Ⅸ~Ⅹ;第2背鰭:19~22。臀鰭:15~18;胸鰭:20~22;腹鰭:Ⅰ/ 5;尾鰭:16~17。縱列鱗 57~67;橫列鱗 16~20;背鰭前鱗 27~30。鰓耙3~4+8~9。體長為體高的5.8~9.3倍;為頭長的3.4~5.9倍。頭長為吻長的2.7~3.4倍;為眼徑的4.5~7.4倍;眼間距的5.6~.8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6~2.5倍。體延長,魚體前部分呈圓筒狀,後部側扁且細。尾柄粗短。頭寬大,稍平扁,頭部具有3個感覺管孔。臉頰具有3條感覺乳突線。吻較長,圓鈍。眼小,上位,眼下具有1條斜向上唇的感覺乳突線。兩眼間隔平坦,等於或稍小於眼徑。鼻孔每側兩個,分離:前鼻孔具有...
|
藍色擬烏尾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橢圓形,稍側偏;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2.7-2.9倍。兩眼間隔顯著突出。眼前方無溝槽。下頜略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前緣的下方;上頜骨無鱗。上下頜骨具帶狀齒,外列齒擴大,前方數齒呈犬齒狀;鋤骨具齒。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呈弧形,側線鱗數47-50。背鰭硬軟鰭條間無深刻;背鰭與臀鰭最末之軟條皆不延長而較前方鰭條短;背鰭硬棘X,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約等於頭長;尾鰭凹形。體呈帶銀光之淺藍色至橄欖色,腹部較淡色。背鰭、臀鰭及尾鰭黃綠色或淡色;胸鰭淺黃色。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擬烏尾冬亞科(Aps...
|
契丹尾巴花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長方形或長伸的梯形,鼓脹,圍繞有狹窄的邊稜,殼表生有疏稀的篩孔,篩孔分佈區的周圍繞有皺紋。一個眼晶體產於後背緣的位置。後尾板做鼻頭狀突出。
|
楊氏殿尾夜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4-16mm;雄蟲觸角近基部2/3段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體軀與翅身灰褐色帶藕色暈;前翅狹長,頂角外突,腎紋與環紋明顯,後中線黃褐色,於前緣至中段間具兩處強烈向外突出之銳角轉折,此特徵可與外觀近似種月殿尾蛾(Anuga lunulata)作區別,後種之後中線於該區段為一般鋸齒狀,且體軀與翅身為黯鐵灰色;本種後翅卵形,亞外緣線細,呈黃褐色。自然停棲狀態兩前翅與體軀垂直而於兩側成為一直線,後翅向上縮,大部份面積藏於前翅之下。
|
刺桐生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近圓形或不規則狀,初期深褐色,後期中央轉灰褐色,病斑周圍轉淡黃色,3-10x1-5 mm。產孢於上下葉表皆可見,但主要位於下葉表。子座無。分生孢子梗不成束,著生於表生之匍伏菌絲,短,直立,圓柱形,不分支,淺橄欖褐色,偶有膝狀彎曲,隔膜1-2個,隔膜處偶見隘縮,17.5-50 x 3.5-4.5 μm;有明顯之分生孢子痕。分生孢子透明無色,針狀或成窄倒棒形,略為彎曲或波狀,鮮為筆直,有2-7個明顯之隔膜,隔膜處不隘縮,頂端銳尖,基部略窄並有加深之臍,38-60 x 3-5 μm。
|
輪紋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近圓形或角斑狀,常有同心輪紋,寬2-12 mm,褐色到灰色,並有暗褐色線狀邊界。產孢於上下葉表皆可見。子座無或最大達30 μm寬,深褐色。分生孢子5-15隻成束,近基部褐色,近頂端漸淺、窄,隔膜0-2個,不分支,有膝狀彎曲,基部圓或略有截形,10-40 x 4-8 μm;分生孢子痕加深,寬1-1.5 μm。分生孢子透明無色或半透明,圓柱形或略成倒棍棒狀,隔膜3-9個,筆直或略彎,頂端鈍或略鈍,基部略有截形或錐狀,有加深之臍。
|
合子草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葉表都會出現病斑,病斑近圓形至角狀,灰橄欖色至棕色,邊緣有細褐色邊緣,寬2–4毫米。上下葉表都會產生平鋪的產孢構造。子座小。分生孢子2–15根聚集成束或分散狀,灰白至橄欖色,顏色均一,筆直或稍彎曲,有時具分枝,膝狀彎曲少,1–5個隔膜,隔膜處隘縮,頂端平滑或圓錐狀,20–60×3–4.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半透明至淺橄欖色,圓柱形或倒棍棒狀,多直,3–9個隔膜,頂端鈍狀,基部倒圓錐形至短截形,30–70×2.5–4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