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甘比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比共和國(Republic of Gambia)位於非洲西部,地跨甘比河(River Gambia),兩岸深入非洲大陸約三百五十公里,除了西部濱臨大西洋外,幾乎為塞內加爾(Senegal)所包圍,面積一萬一千三百平方公里,約為臺灣約三分之一。由於缺乏天然資源,農業又多屬小農經濟,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從事農作、畜牧以及種植花生,仍有三分之一的食物仰賴進口,使得甘比成為世界上有名的窮國,一九九一年之每人平均所得為二百三十美元。
  甘比原為英國殖民地,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八日獨立,首都為班竹(Banjui)。人口數至一九九一年七月底為八十七萬四千五百五十三人,絕大多數為非洲原住民。...
索馬利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索馬利民主共和國(Somali Democratic Republic)位於非洲東北部,即非洲大陸東部最突出部分,一九六○年七月一日合併原英屬索馬利蘭(British Somaliland)與義大利屬索馬利蘭(Italian Somaliland)而成。該國北濱丁灣(Gulf of Aden),東臨印度洋,西與肯(Kenya)、衣索匹(Ethiopia)接壤,西北與吉布地(Djibouti)交界,面積六十三萬七千六百六十平方公里,約為臺灣的十八倍。據一九九一年七月之統計,索馬利的人口約六百七十萬九千人,百分之八十五為索馬利原住民(Somali)。官方語言為索馬利語,其他如阿拉...
伊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希臘荷馬所作的敘事詩,共分二十四篇,是一種愛國寓言。內容以英雄阿溪里(Achilles)的憤怒為中心,記述特洛伊(Troy)戰爭的故事,其中敘事、對話、描寫均極美妙。也譯作「伊里德」、「伊里特」、「伊利阿特」、「伊利特」。
維多利鳳冠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oura victoria
體長66公分。喙灰黑色,腳紫紅色。頭部具明顯的飾羽,頭冠似花叢,呈藍色。全身大致為藍色,但眼睛周圍黑色,瞳孔紅色;前頸紫紅色,小翼羽白色,邊緣紫紅色。
共2種,分布於洲南部,包括新幾內北部、印尼的畢雅克島(Biak Island)、雅本島(Yapen Island)。
棲息於低海拔的雨林內。維多利鳳冠鳩是體型最大的鳩鴿科鳥類,但因為龐大的獵捕壓力,使得目前數量正急遽減少中。平時會成小群活動,並在地面上覓食,以落果、漿果和植物種子為主要的食物。如果受到干擾,會飛離危險地區,並停棲在樹枝上。雄鳥在防禦領域時,會張開一邊的翅膀,同時張開和上下擺動尾羽,隨時準備好給入侵者一擊。雄鳥求偶展示時會彎身、點頭、張開並上下擺動尾羽,同時發出響亮的叫聲;一旦雌鳥接受雄鳥,雌雄鳥會相互理羽,並進行交配。
鳥綱(Class Aves)
鴿形目(Order Columbiformes)
鳩鴿科 (Family Columbidae)
松雀鷹(台灣特有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25至36cm,雄鳥體型明顯較小。頭頂鼠灰色。雄鳥眼橙黃色,老成轉為橙紅色,臉頰灰色;雌鳥眼黃色,臉頰褐色。蠟膜黃綠色,嘴喙甚短。背面深褐色,近頭部處較灰。腹面白色,喉白,有一道明顯的黑褐色喉央線,胸部中央為褐色縱紋,胸兩側於年輕時為褐色縱斑,隨成長逐漸成為橫斑,老成鳥呈整片的紅褐色斑塊,尤其常見於雄鳥。腹部及脛羽密布褐色橫紋,兩處橫紋間距等寬。尾羽褐色,有四道深色橫帶,但最外側尾羽的橫帶較多,尾下覆羽白色。裸腳,腳黃色,腳與趾皆纖細,中趾特長。
西伯利(Siber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沙尼(Eston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洲黑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rsus thibetanus (G. [Baron] Cuvier, 1823)
全身被覆黑色到深褐色長毛,胸前有V型白斑,俗稱「月輪」。頭軀幹長120~180公分,尾長6.5~10.6公分,雌性體重65~90公斤,雄性50~110公斤。
阿富汗、伊朗東南部、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區、緬甸、泰國、印尼、中國大陸、西伯利東南部、韓國、日本、台灣。
主要分布在山區森林地,擅爬樹,晝伏夜出;雜食性,喜食果、芽、無脊椎動物及小型脊椎動物、甚至腐肉。除了交配期或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是單獨活動;冬季常利用樹洞沉睡,但有些族群不沉睡;冬季交配,懷孕期達7~8個月,胎數1~3胎,幼熊出生後與母熊一起生活1~2年或至母熊下個生殖週期。台灣黑熊(又稱狗熊,Formosan black bear,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為洲黑熊之一種,為台灣產最大陸生動物,分布在中央山脈周圍之森林地,由於數量稀少,被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熊科(Family Ursidae)
七星山群包括七星山(1120公尺)、紗帽山(643公尺)、內寮山(竹篙山,830公尺)與七股山(890公尺)。七星山由數層含輝石紫蘇輝石角閃安山岩熔岩與一層火山碎屑岩組成,火山碎屑岩也就是上部凝灰角礫岩。這個火山碎屑岩將七星山熔岩分為上、下二部,下部是陽明山熔岩,上部構成七星山本體。紗帽山也由含紫蘇輝石角閃安山岩構成,座落在上部凝灰角礫岩之上。 七星火山乃大屯火山群之盟主,呈一較標準之錐形火山,舊火口跡雖小,但熔岩流尚能遠至士林圓山附近。七星山群上部熔岩流亦向東流注至七星山之東偏南2.2公里,磺溪與雙溪上源分水嶺山口之大嶺山上下(擎天崗)附近;此上蓋之含角閃石兩輝安山岩乃本火山體之主要部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