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香積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裡的廚房,取香積佛國香飯之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小僧取鑰,開了佛殿、鐘樓、塔院、羅漢堂、香積廚,盤桓一會,師父敢待回來。」《水滸傳》第六回:「回到香積廚下看時,鍋也沒了,灶頭都塌損。」
利名韁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韁利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是功名。「利」是利祿。「韁」是繫馬的繩子,用以控制馬匹。「鎖」則是安裝在門戶、箱櫃等開合處,必須以鑰或暗碼打開的金屬器具,引申有拘束、封閉的意思。一個人如果汲汲於名利,腦海裡除了沽名釣譽、鑽求利益,其他事情都毫不關心,就好像被無形的韁繩套住,或被看不到的鎖鏈給綁住,不得自由。《漢書.卷一○○.敘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
井蛙醯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醯雞,一種小蟲,常用以形容極微小的東西。井蛙醯雞比喻人的識見短淺。唐.劉禹錫〈送惟良上人詩.序〉:「淺哉!余聞乎,曾井蛙醯雞之不若也。」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還丹內象金鑰》:「今既聞命,實是飽於玄風,醉其真義也。吾向來井蛙醯雞哉!」
鑰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皇甫枚《王知古》:「少頃,有秉蜜炬自內至者,振鑰管闢扉,引保母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折斷。如:「撧成兩截」。《水滸傳》第四回:「跳上臺基,把剌子只一拔,卻似撧蔥般拔開了。」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一折:「我待撧花枝在頭上插。」
2.向昏倒的人行按摩等活動使醒過來。如:「他昏過去了,趕快撧一撧!」
3.使人難堪。如:「什麼難題也撧不倒他!」、「這不是存心撧人嗎?」
散血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散血草,屬草本,其一般株高約在十至二十公分左右,莖直立或斜上生長。 葉散血草的葉片一般呈倒長卵形或形,叢生,葉之先端鈍且圓,而葉長約在五至十五公分左右,葉緣為鈍齒緣,葉之兩面皆被有短毛。 花散血草的花朵通常在夏季至秋季間開花盛放,屬於總狀花序,一般為腋生。 果實散血草的果實為橢圓形小堅果。 參考書目註1: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92年10月,頁391。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149。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散血草英文關鍵字:Ajuga taiwan...
名繮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韁利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是功名。「利」是利祿。「韁」是繫馬的繩子,用以控制馬匹。「鎖」則是安裝在門戶、箱櫃等開合處,必須以鑰或暗碼打開的金屬器具,引申有拘束、封閉的意思。一個人如果汲汲於名利,腦海裡除了沽名釣譽、鑽求利益,其他事情都毫不關心,就好像被無形的韁繩套住,或被看不到的鎖鏈給綁住,不得自由。《漢書.卷一○○.敘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
齧蘗吞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齧蘗,食用黃櫱,比喻食物之味如黃蘗之苦。吞針,將針吞下,比喻食物極難入口。齧蘗吞針形容食物難以下嚥。唐.康駢《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於口,各相眄良久,咸若齧蘗吞針。」
息息相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關係極為密切或彼此契合無間。《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如今聽了張金鳳這話,正如水月鏡花,心心相印;玉金鎖,息息相通。」《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劉厚守是何等樣人,而且他的店就是華中堂的本錢,他們裡頭息息相通,豈不曉得之理?」
利鎖名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韁利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是功名。「利」是利祿。「韁」是繫馬的繩子,用以控制馬匹。「鎖」則是安裝在門戶、箱櫃等開合處,必須以鑰或暗碼打開的金屬器具,引申有拘束、封閉的意思。一個人如果汲汲於名利,腦海裡除了沽名釣譽、鑽求利益,其他事情都毫不關心,就好像被無形的韁繩套住,或被看不到的鎖鏈給綁住,不得自由。《漢書.卷一○○.敘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