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64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穀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諷人分不清五穀。語出《論語.微子》:「四體不動,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後比喻人脫離現實,昏昧無知。《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國,使民以時的那個時字,可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
登徒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登徒子淫而忘醜,迴波詞憐而成。」
唾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鄙棄。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公卿辱叱,唾棄如糞丸。」《聊齋志異.卷七.仙人島》:「曩實相愛,而君若東風之吹馬耳,故唾棄不相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掌管、控制。如:「掌握」、「把握」。《文選.揚雄.解》:「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化〉:「率邪以禦眾,握亂以治天下。」
三長兩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無名氏〈驀山溪.不如歸去〉詞(據《全金元詞》引)不如歸去,作個清閑漢。著甚來由1>,惹別人、三長兩短。天公許大,何處不容身,且謾著,有生涯,試待尋思看。 鑑湖裡面,淺山林畔。住個小庵兒,且隨分、粗衣淡飯。風詠月,蕭散過平生,塵世事,儘如麻,我也誰能管。 〔注解〕 (1) 著甚來由:不知道為什麼緣故。著甚,為何、憑甚麼。
一髮千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鈞一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千鈞一髮」原作「髮引千鈞」。典源本於《列子.仲尼》。中山公子牟,是魏國公室的公子,愛好與賢人交遊,不管國事,他很推崇趙國人公孫龍的學說。樂正子輿知道後,對著公子牟笑公孫龍說:「公孫龍言辭荒誕,善於詭辯,像他說的髮引千鈞、白馬非馬等言論,根本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謬論!」公子牟聽了反駁樂正子輿說:「智者的話,本來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你說那些言論不合理,其實是因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髮引千鈞』來說,一根頭髮之所以可以繫著千鈞重物,這是因為頭髮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細髮絲,拉引千鈞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來就是隨時會斷,《列子》此處所說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諷。《論語.陽貨》:「惡居下流而訕上者。」《孟子.離婁下》:「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愈曾作〈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對宦官俱文珍歌頌備至。後來又作《順宗實錄》,對俱文珍亦多加褒辭。魏了翁笑他「韓公每是有求於人,其詞輒卑諂不可據」。韓愈善寫「諛墓」之文,清初顧炎武在書信中評他:「韓文公文起八代之衰,若但作《原道》、《原毀》、《爭臣論》、《平淮西碑》、《張中丞傳後序》諸篇,而一切銘狀概為謝絕,則誠近代之泰山北斗矣;今猶未敢許也」。張耒論韓愈「以為文人則有餘,以為知道則不足」(《韓愈論》)。朱熹指責韓愈「裂道與文以為兩物」(《讀唐志》)。章學誠稱韓愈的碑誌文是「心識古人源流,隨時通其變化」(《文史通義‧墓銘辨...
譏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諷刺笑。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譏笑斷冬夜,家庭疏篠穿。」
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諉於其他理由,找人擔帶其過錯。三者均是掩蓋其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安寧。酸葡萄心理、甜檸檬的自我解方式,都是為減低痛苦與衝突,選擇性地相信特定解釋,或是刻意強調或忽視某些事實,以得到讓自己舒服的解釋。 應用與舉例常見合理化作用情境如下--1.個人喜好成為藉口:一個沒被邀請去參加舞會的女孩說:「假如有人請我去,我也不去,因為我不喜歡參加舞會的那群人。」2.歸罪於他人或情境:「媽媽沒叫醒我」,「有太多其他事要做」。這些陳述可能為真,但對個體沒有表現「準時」、「記得」的行為來說,卻不是真正的理由;假使個體真的關心上述事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