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做法: 全面品管:兼顧全程品管(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流程間做好品管,兼顧輸入、轉化、輸出、反饋四面向、全員參與品管(組織中每位成員都有責任把事情做好,都是參與品質管理的一份子、全方位品管(對於每一層面均注重,以期達到無瑕疵的產品或服務,以達到一次就做好的境界。 品質保證:除了增加組織成員的責任感外,運用科學方法建立資料庫做為改善依據,也可徵詢專家意見。 顧客導向:以顧客...
虱目魚(海草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anos chanos (Forsskål, 1775)
體延長,稍側扁,成紡綞型;眼睛大,外覆一層透明堅厚的眼瞼;體呈銀白色,背部為藍綠色;腹部為白色;尾部分叉型,顏色為灰色;虱目魚體長可達1.7公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之熱帶海域,如台灣、菲律賓、印尼、泰國、澳洲北部、中美洲、夏威夷、墨西哥西岸等處。
虱目魚棲息於沿岸,可自由進出海水及淡水水域,其仔稚魚是嗜食浮游生物的肉食者,成魚則採濾食方式,攝取底部的碎屑及矽藻為偏草食性的雜食者。每年3~7月間虱目魚成魚會結隊遨游於離岸30公里內之清澈水域的10~40公尺深處的沙底或珊瑚礁區產卵,受精卵原先是浮於水面,慢慢地就會往下沉,24小時候就孵化成仔魚,此帶有卵黃囊的仔魚在3天後消失,此時仔魚體長為6~8公釐,在2~3星期後長到10~16公釐,在4~5星期就變態成稚魚,此刻他具有較強的容忍性,可生活在高鹽度區或淡水區,當到幼魚期則大部分會回到大洋長大成熟,少數仍留在淡水域生活。虱目魚是窄溫性魚類,當水溫在攝氏15℃以下,牠就會行動遲鈍及生病,所以本...
生鮮的虱目魚適合煮湯、煎、炸、蒸等方式料理,是熱帶地區魚類中肉質最甜美者,由於暗刺多,食用者必須格外小心,以防梗到喉嚨而受傷。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鼠鱚目(Order Gonorhynchiformes)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虱目魚亞目(Suborder Chanoidei)
無耳鰾系(Series Anotophysi)
虱目魚科(Family Chanidae),Milkfish
臭老九(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臭老九」是大陸地區文化大革命時社會上一些極左分子對知識分子的蔑稱。當時,曾公開宣稱知識分子的大多數「世界觀基本土是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學術界、教育界、新聞界、文藝界、出版界的許多專家、學者被打成資產階級「反動權威」,趕入「牛棚」,進行批鬥,知識分子成了工農兵的革命對象。排在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叛徒、特務、走資派的後面,排行老九,因而蔑稱為臭老九。「臭老九」一詞現變為描述文革時期敗家的形象詞。
  該法又稱[貝克改革法案],是英國保守黨執政時,為教育科學部國務大臣貝克(Kenneth Baker)在任內提出,國會在一九八八年七月通過的一部教育改革法令。法案內容包括城市技術學院的設立、大學經費補助機構的改組、擴大中小學學生家長的選擇權、引進學生貸款制度、加強學校的地方財務管理,以及國定課程(national curriculum)等。這些改革內容都是保守黨政府自一九七九年長期執政及柴契爾夫人(M. Lady Thatcher)領導下,其教育科學部幕僚的心血結晶。法案內容包括四大部分,二百三十八條條款。第一部分為「學校」,包括課程、入學辦法、經費和教職員、中央直接補助學校和其他等五章;第...
〔學習指導要領〕(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的〔學習指導要領〕,相當於我國的課程標準,是文部大臣以文部省公告的方式公布學校課程基準。其種類分為小學校、中學校、高等學校、盲校、聾校及養護學校等六類。就盲、聾、養護學校而言,又分為小學、中學及高中各個階段;而養護學校,則再區分為精神薄弱者,肢體殘障者及病弱者之課程標準。
  〔學習指導要領〕的法源依據,係〔學校教育法〕及〔學校教育法施行規則〕。惟法律所規定的僅是基本事項,有關課程基礎事項,則規定在〔學習指導要領〕之中。以小學的課程為例,前者規定課程的編成、上課時數、課程編成的特例、修讀困難各學科的學習指導、課程修完和畢業的認定、畢業證書的授予等;而〔學習指導要領〕則規定學科...
野豬(山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us scrofa (Linnaeus, 1758)
與家豬相比,頭部的比例相當大,吻長,吻端成裸出而肥厚之圓盤狀,四肢短,成豬毛色為黑褐色或黑色,毛硬而稀疏,幼豬在10公斤以下時,體側有3~4條黃褐色縱帶,頭軀幹長90~180公分,尾長30公分,肩高55公分~110公分,體重40~350公斤。
起源於斯堪地那維亞南部和葡萄牙到西伯利亞東南部和越南,摩洛哥到突尼西亞,英國、愛爾蘭、斯里蘭卡、馬來半島與附近島嶼、蘇門答臘、爪哇、巴里島與附近島嶼、日本、海南島、台灣。非洲東北部和地中海一些島嶼上的族群可能是後來引進的。
棲地多樣,包括平地至3,000公尺的各種森林、草原、灌叢或山區的廢耕地、次生林地內,但通常都需要有一些植被,雪深不超過40~50公分處,否則行走困難;會咬下草莖鋪在地上做窩,也會泥浴,會跑、擅泳,通常夜晚或晨昏活動,一晚可走上2~15公里,涵蓋20~150公頃的區域;雜食性,食物包括厥類、植物的塊根、球根、莖葉、穀粒、堅果、無脊椎動物、小型脊椎動物和腐肉等,也會吃農作物;族群數量密度隨棲地狀況而異,約每平方公里1~30隻不等,2~3個月內雄豬的活動範圍約1,000~2,000公頃,雌豬約500~1,000公頃;一般為群居性,甚少單獨活動,群體由雌豬帶小豬所組成,小豬斷奶後,幾個家庭匯聚在一起成...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豬科(Family Suidae)
Paguma larvata (C. E. H. Smith, 1827)
頭部大部分黑色,由額至鼻端有1明顯之白帶,寬約1公分,眼之周圍及顏面部之外圈亦為白色,後頸、肩、四肢之下部灰黑色,喉淡黑色。具肛門腺。頭軀幹長50.8~76.2公分,尾長50.8~63.6公分,體重3.6~5公斤。
巴基斯坦、喀什米爾、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中國大陸東部和南部、海南島、台灣。
棲息在森林與灌叢,夜行性,喜樹棲生活,亦會在地上覓食,雜食性,以果實、昆蟲、陸生軟體動物、小型脊椎動物為主,活動範圍約3.7平方公里,一天活動距離約620公尺;通常單獨活動,一年2次生殖季,分別為早春和晚秋,一胎1~4隻仔,以3仔最為常見,懷孕期60~62天,9天睜眼,3個月達成體體型,圈養下最長壽命為20年。在台灣普遍分布全島丘陵地區,最高可達2,500公尺,綠島、蘭嶼亦有分布。台灣的養殖場資料指出,1~9月為交配期,4月為高峯;3~10月為生殖期,6月為高峯。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靈貓科(Family Viverridae)
工具理性(技術理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具理性」依德國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所言,是在社會生活中所有政治與行政的宰制。此種宰制來自於驟增的講求效率、預策未來等機制的發展。軍隊、社會科層體制、學校、商業,尤其是文化企業化等,都屬此類機制。(參見「目的理性行動」
  工具理性一詞乃法蘭克福學派於一九三○年代所提出,用以說明並批判人類理性之被化約為單方面之工具理性。渠等以為「工具理性」有別於「批判理性」。批判理性又稱實質理性(substantive reason),乃人類思考模式之一,藉以掌握普遍性概念、價值與潛能。除此而外,實質或批判理性也可提供批判工具理性之客觀標準。
  透過...
識(佛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了別義,心(認知主體對觸對境界(認知對象能了識別,故曰識。梵語 ,意譯為「毗那」「毗若南」。 乃「vi」與 合成語,前者義謂分析,後者義謂知,故「識」即:分析對象而認知之能力。
  原始佛教,對於心之多種不同活動並未精細剖解為不同概念,心有時亦稱意,有時亦稱識,心、意、識三語詞混合使用,唯意較重心之思慮,識較重心之認知判斷。部派佛教於心之作用則明顯區分,如〔俱舍論〕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別故名識。」〔大毘婆娑論〕曰:「滋長是心業,思量是意業,分別是識業。」但仍以為「義雖有而體是一」〔俱舍論〕「心即是意,意即是識。」「聲雖有異而體無別」〔大毘婆娑論〕。識所依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