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6.28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狂傲自滿,以為無人能及。形容狂自大已達極點。明.焦竑《玉堂叢語.卷八.簡傲》:「王廷陳……為翰林庶吉士,詩已有名,其意不可一世,僅推何景明,而好薛惠、鄭善夫。」《孽海花》第三四回:「圓圓的臉盤,兩目烱烱有光,於盎然春氣裡,時時流露不可一世的精神。」也作「不肯一世」。
臨淵羨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雖有願望,但只憑空想,難收實效。參見「臨河羨魚」條。《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矣,不如退而更化。」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謬誤,不能輕易相信,更不能當成是真的,逕向他人轉述,如果這樣去做,便是自己毀棄自己的德行。後來「道聽塗說」演變為成語,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紛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亂吾之知思5>!而宜不宜、可不可之幾6>,已判然7>於胸中矣。如此則此心晏然,有以應萬物之變而何躁之有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 (2) 儼然:矜莊的樣子。 (3) 肅然:嚴謹恭敬的樣子。 (4) 沓:音ㄊㄚˋ,重覆。 (5) 知思:智慧想法。知,音ㄓˋ,同「智」,智慧。 (6) 幾:音ㄐ|,預兆、細微的跡象。 (7) 判然:清楚分辨。〔參考資料〕 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據《攻媿集.卷五二》引)高宗皇帝將行內禪,聖意謂一時大典冊,不可輕屬,召為翰林承旨。禪位之詔,登極之赦,尊號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紛至沓來,從容應之,動合體制,天下...
海市蜃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聽之一》:「茫茫回首,舊事皆空,亦與三女子裸露草間,同一夢醒耳。豈但海市蜃樓,為頃刻幻景哉!」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秦和楚為戰國時代的兩大國,夾處其間的韓、趙、魏等國,時而事秦,時而事楚,反覆變化。後因以朝秦暮楚比喻人心反覆無常。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七.姑聽之三》:「爾我家三世奴,豈朝秦暮楚者耶?幼主行當勸戒,不從,則當告主人。」《精忠岳傳》第三一回:「楊虎朝秦暮楚,是個反覆小人。」也作「暮楚朝秦」。
吹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毛求瑕」猶「吹毛求疵」。見「吹毛求疵」條。 01.《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是以披毛求瑕,張賊勢,冀得肆心。」  參考詞語︰吹毛取瑕注音︰ㄔㄨㄟ ㄇㄠˊ ㄑㄩˇ ㄒ|ㄚˊ漢語拼音︰chuī máo qǔ xiá釋義︰瑕,過失、缺點。「吹毛取瑕」猶「吹毛求疵」。見「吹毛求疵」條。 0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起》:「是以世人為文,競於詆訶,吹毛取瑕,次(刺)骨為戾,復似善(詈)罵,多失折衷。」  參考詞語︰披毛求疵注音︰ㄆ| ㄇㄠˊ ㄑ|ㄡˊ ㄘ漢語拼音︰pī máo qiú cī釋義︰披,分開。「披毛求疵」猶「吹毛求疵」。見「吹毛求疵」條。 01.《舊唐書.卷九○.豆盧欽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止、阻止。《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聽之一》:「見悖理亂倫而不沮,是成人之惡,非君子也。」
2.敗壞、破壞。如:「沮壞」。《韓非子.二柄》:「舉,則事沮不勝。」唐.韓愈〈伯夷頌〉:「今世之所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餘;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為不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無、忠實不欺。如:「誠摯」、「誠樸」。《管子.乘馬》:「故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
刻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人,飲以狂藥,一酌一笑,陶然樂酣。……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逾厚。白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國風〉相鼠之譏,下懷《周易》履虎之懼。愍1>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五情冰炭6>,罔知所措。晝愧於影,夜慚於魄,啟處不遑,戰跼無地。 〔注解〕 (1) 愍:音ㄇ|ㄣˇ,憐恤、哀憐。 (2) 甯越:戰國趙中牟人,生卒年不詳。苦於耕稼之勞,刻苦求學十五年,遂為周威公之師。甯,音ㄋ|ㄥˋ。 (3) 辜:罪過。 (4) 三公:三為「王」之訛。王公,指王承,晉太原晉陽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東海郡太守。 (5) 愆: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