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香國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傳都下,推為首出。〔參考資料〕 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韻〉詩(據《全唐詩.卷四四八.白居易》引)復煌煌,花中無比方。豔夭宜小院,條短稱低廊。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千叢相向背,萬朵互低昂。照灼連朱檻,玲瓏映粉牆。風來添意態,日出助晶光。漸綻臙脂萼,猶含琴軫房。離披亂剪綵,斑駮未勻妝。絳焰燈千炷,紅裙妓一行。此時逢國色,何處覓天香。恐合栽金闕,思將獻玉皇。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
下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達命令。《文選.范.宦者傳論》:「帷幄稱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閒。」《三國演義》第九回:「董卓即日下令還郿塢,百官俱拜送。」
三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朝以前,《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合稱為「三史」。唐玄宗開元以後,以范《後漢書》代《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合稱為「三史」。
暢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暢通達。漢.趙《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今大王雖在危困之際,孰知其非暢達之兆哉!」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譔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豐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話傳說中掌管打雷的神。漢.張衡〈思玄賦〉:「豐隆軒其震霆兮,列缺其照夜。」《穆天子傳》卷二:「天子升于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豐隆之葬,以詔後世。」晉.郭璞.注:「豐隆,筮御雲得大壯卦,逐為雷師。」也稱為「雷公」。
下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緊接本次以後的一次。如:「今天請假,下次董事會我一定準時參加。」元.王《桃花女.楔子》:「下次再不要他算了,您好知道麼?」《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到是老師下次有甚麼有錢的詩文,不要尋他做。」
否終則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否極泰來」。見「否極泰來」條。01.漢.趙《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時過於期,否終則泰。」(源) 
否去泰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讎,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義憤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 「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
同病相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病相憐」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見白喜而問曰:「寡人國僻遠,東濱海,側聞子前人為楚荊之暴怒,費無忌之讒口,不遠吾國,而來於斯,將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國之失虜,前人無罪,橫被暴誅。臣聞大王收伍子胥之窮厄,不遠千里,故來歸命,惟大王賜其死。」闔閭傷之,以為大夫,與謀國事。吳大夫被離承宴問子胥曰:「何見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與喜同。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1>。驚翔之鳥,相隨而集。瀨2>下之水,回復俱流。』胡馬望北風而立,越鷰向日而熙,誰不愛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離曰:「君之言外也,豈有內意,以決疑乎?」子胥曰:「吾不見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