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65.6288 ms
共 16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複曲調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類型名。複曲調音樂是有多部旋律在各聲部同時進行的音樂。它與單一部旋律的單曲調音樂(Monophony)相反。而複曲調音樂與主調音樂(Homophony)最大的差別是複曲調音樂之每一部旋律都有自主的身份,主調音樂則以其中一部旋律為主,其他旋律是處在輔助的位置。從廣義言,複曲調音樂是西方音樂的特色,從狹義言,它是專指西方某一時期的音樂,例如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反行複音(Discant)、平行複音(Organum)、卡農曲、復格曲、和用模仿技巧作為的樂曲都是屬於複曲調音樂之一種。狹義的複曲調音樂又可與對位音樂同義,如調式對位,巴洛克對位音樂等,都算為複曲調音樂。許多樂曲的主体,常常混合使用複曲...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曲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學上指曲線或曲面的曲度,稱為「曲率」。
|
阿意曲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意逢迎,委曲順從。如:「對於這種依附權貴的小人,何須阿意曲從。」
|
計曲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便於讀圖,將自基準面起,每逄等高距五倍之首曲線加粗繪畫,並加註高程,稱為計曲線。見首曲線附圖。
|
曲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阿諛或有所畏懼而不能據事實直書。《後漢書.卷五十八.臧洪傳》:「南史不曲筆以求存,故身傳圖象,名垂後世。」
2.故意曲解法律條文而下判決。《北史.卷三十四.游雅傳》:「宣武嘗敕肇有所降恕,執而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可令臣曲筆也。』」
|
一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的彎曲處。《詩經.魏風.汾沮洳》:「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唐.劉禹錫〈送李尚書鎮滑州〉詩:「黃河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2.一隅、一端。《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樂曲的一闋。《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盃,彈琴一曲,志願畢矣。」《三國演義》第八回:「允命貂蟬檀板低謳一曲。」
|
安魂彌撒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類型名。為追悼死者而作的彌撒曲,並以彌撒時之進堂詠(Introit)其拉丁原文第一個字「Requiem Aeternam Donna Eis Domine」(賜他們永遠安息哦主)為這種彌撒之命名,拉丁文的安魂彌撒雖然是屬於宗教儀式音樂之一種,但他的標準形式到特倫特宗教議會時(The Council of Trente, 1545-1563)才訂立。彌撒音樂程序包括彌撒和普通彌撒,進行的次序為 進台經(Introit)(特); 垂憐經(Kyrie)(普); 升階經(Gradual)(特); 詠唱歌調(Tract)(特); 繼敘經(Sequence)(特); 獻祭經(Offertory)(特)...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
|
蘭陵王入陣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曲名。代面歌舞戲。蘭陵王,高長恭,為北齊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第四子,一名孝瓘。《北齊書.卷十一列傳三》:「……累遷并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芒山之戰,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說明《蘭陵王入陣曲》的來源,是由於武士歌頌他英勇善戰,打敗周師的事蹟。又據《隋唐佳話》說蘭陵王長恭因面目姣好白晰,而著假面以與敵人作戰。「高齊蘭陵王長恭,白類美婦人,乃著假面以對敵,與周師戰於金墉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乃為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今人(大)面是」。以戴面具的舞蹈,來表現蘭陵王的...
|
羅倫茲曲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倫茲曲線是美國統計學家羅倫茲(Max Lorenz)為測度所得分配不均程度,發展出來的指標。羅倫茲曲線係以縱軸表示所得累積百分比,以橫軸表示戶數累積百分比。如果所得分配完全均勻,則使戶數百分比與所得百分比之關係完全落在對角線上。
換言之,對角線表示完全均等所得分配,所得分配線離開對角線愈遠,表示所得分配愈不均勻,因為這表示較少的家庭或個人擁有更多的所得。羅倫茲曲線離開對角線的面積,表示完全均勻分配的離異程度。要想了解不同國家、地區、職業間,彼此的所得不均勻程度,即可利用此面積加以比較。 與羅倫茲曲線密切相關的另一個指標,是吉尼係數(Gini... |
賦格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類名。一種嚴格模仿的多聲部對位樂曲。它通常是一個聲部開始奏出主題,然後其他聲部一部接一部地連續跟進,嚴格模仿主題,並形成多聲部重疊的對位結構形式,樂曲亦隨著聲部的增加而不斷擴展,主題逐漸增大,形成聲部與聲部之間的競走形式,最後各聲部在同一終點結束。復格曲運用很多不同的對位技巧,例如增值(Augmentation)、減縮(Diminution)、轉位(Inversion)、逆行(Retrograde)等。最著名的賦格曲作曲家是巴赫(J. S. Bach, 1685-1750),他所寫的曲子是所有學習賦格曲者之模範。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