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仙風道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人極瘦。如:「你瞧他葷腥不,酸甜不愛,骨瘦如柴,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汙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染、弄髒。《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伎傳.管輅傳》:「或因漢末之亂,兵馬擾攘,軍屍流血,汙染丘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蘸、。如:「膏筆」、「膏墨」。元.馮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題紙散下來了,俺子索磨的墨濃,膏的筆飽。」
滿面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風是一年之中最為和煦的風,不冷不熱,吹拂在臉上令人舒暢,所以笑容堆滿臉,這應當就是「滿面春風」這句成語的由來。古人詩句常引用這種情境,例如《全宋詩》中載錄了一首釋志南和尚的詩:「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來臨了,和風輕拂臉上,是何等愉悅!至於使用「滿面春風」一詞,則可從宋代陳與義的〈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詩中看見,詩一開頭就說:「紗巾竹杖過荒陂,滿面春風二月時。」描述詩人在滿面春風的二月,外出散步的感受。陳與義用的是「滿面春風」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滿面笑容,心情喜悅或得意的情狀。有時也會和「一團和氣」連用。
要言不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至言不繁注音︰ㄓˋ |ㄢˊ ㄅㄨˋ ㄈㄢˊ漢語拼音︰zhì yán bù fán釋義︰至理之言精簡,不繁瑣。見「要言不煩」條。 01.宋.蘇軾〈與孫運句書〉:「近見江南老人,年七十二,狀貌氣力如四五十人,問其所得,初無異術,但云平生習不飲湯水耳。常人日飲數升,吾日減一合,今但唇而已。脾胃惡濕,飲少胃強氣盛液行,自然不濕,雖冒暑遠行亦不念水。此可謂至言不繁。」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淮南王劉安得道升天,雞犬吃了剩下的仙藥,也隨之升天。見晉.葛洪《神仙傳.卷六.劉安》。後比喻一個人做官得勢,和他有關係的人也跟著光。如:「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自從他就任董事長以後,他的子女個個都成了公司裡重要的幹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潤溼、溼。唐.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宋.陸游〈浪淘沙.綠樹暗長亭〉詞:「清淚浥羅巾,各自消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潤、濡。《說文解字.水部》:「渥,霑也。」
染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鄭靈公故意不讓大夫子公(公子宋)食黿魚美食。子公大怒,伸指於鼎中點湯,嘗了一下黿魚的味道即走。典出《左傳.宣公四年》。後用以比喻取非分的利益。唐.皮日休〈酒中十詠〉詩一○首之四:「開眉既壓後,染指偷嘗處。」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五.論秦蜀》:「夫鼎足之說始於蒯通。然通之說韓信,於此猶有漢之一足。當三國時而為是說,則獻帝無復染指之望矣。」
一揮而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據傳,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在庭院中架設桌椅,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考試開始時,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其速度之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