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01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赴湯跳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覆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二字或二字以上結合而成的姓。《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吾師覆姓司馬,名徽,字德操,潁川人也。」《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我覆姓諸葛,盱眙縣人。」也作「複姓」。
葦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蘆葦做成的鞭。《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南陽葦杖,未足比其仁;潁川時雨,無以豐其澤。」
探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寇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6)字子翼,東漢昌平人。從光武破綠林軍,拜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後拜潁川、汝南太守,均有治績。恂素好學、修鄉校、教生徒。明經修行,時稱長者。卒諡威。
引經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諝,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之禍。獻帝時為司空,與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 制服:在父母喪期中穿的喪服。 (4) 私謚:古時對道德、功勛、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後常由親屬或門生故吏加以諡號,稱為「私諡」。相對於君主封贈的諡號而言。謚,同「諡」。
南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南朝宋何尚之,在南郭外立學聚生徒,士人多慕道來遊,稱為「南學」。《宋書.卷六六.何尚之傳》:「乃以尚之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學,聚生徒。東海徐秀、廬江何曇、黃回、潁川荀子華、太原孫宗昌、王延秀、魯郡孔惠宣,並慕道來遊,謂之南學。」
貞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死不再改嫁的婦人。《禮記.喪服四制》:「禮以治之,義以正之,孝子、弟弟、貞婦,皆可得而察焉。」《漢書.卷八.宣帝紀》:「及潁川吏民有行義者爵,人二級,力田一級,貞婦順女帛。」
絕世超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冠絕當世,超過同輩的人。漢.蔡邕〈陳寔碑〉:「潁川陳君,絕世超倫,大位未躋,慙于臧文竊位之負,故時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也作「絕世無倫」。
不值半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