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69.8637 ms
共 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蹈赴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
部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率下的武官。《後漢書.卷一六.鄧寇列傳.寇恂》:「執金吾賈復在汝南,部將殺人於潁川,恂捕得繫獄。」《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當下聞孫策兵至,急聚眾將商議。部將張英曰:『某領一軍屯於牛渚,縱有百萬之兵,亦不能近。』」
|
勁草疾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疾風勁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疾風勁草」原作「疾風知勁草」。據《東觀漢記.卷一○.王霸列傳》載,新朝王莽末年,劉秀起兵反抗暴政,王霸在他經過潁川時,和幾個朋友一起加入他的麾下。開始的幾次戰役都進行得很順利,可是在軍隊進入河北後遭到挫敗,當時和王霸一起加入的朋友紛紛離去,於是劉秀對王霸說:「從潁川開始跟隨我的人都離去了,只有你還在,這證明了『經過猛烈大風的吹襲,才知道堅韌的草挺立不倒』的道理。」後來「疾風勁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才能考驗出人的堅強意志和節操。出現「疾風勁草」的書證如《周書.卷三四.裴寬列傳》:「太祖顧謂諸公曰:『被堅執銳,或有其...
|
仰承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其位。」紹然之,益親紀,即以書與瓚。瓚遂引兵而至,外託〔討〕董卓,而陰謀襲馥。紹乃使外甥陳留高幹及潁川荀諶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諶曰:「……夫袁氏將軍之舊,且為同盟。當今之計,莫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必厚德將軍,公孫瓚不能復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太山也。願勿有疑。」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計。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聞而諫曰:「冀州1>雖鄙2>,帶甲百萬3>,穀支十年4>。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
|
拾人牙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
(2) 康伯:韓伯,字康伯,晉潁川長社人,生卒年不詳。殷浩甥。好學,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
(3) 牙後慧:別人言談中的智慧。
|
一目數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十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般人用眼睛看書,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卻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來形容閱讀速度很快。比較早的用法出自於東漢孔融〈汝穎優劣論〉。這一篇〈汝潁優劣論〉,就是當時眾多品評文章之一。孔融分別從八個方面來論證汝南人士勝於潁川人士:戴子高頡頏天子,許子伯嚎哭時事,許掾興水利助鄉里,張元伯鬼魂通靈,應世叔能同時閱讀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義兵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
|
懷刺漫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刺,名片。懷刺漫滅指東漢禰衡至潁川而身懷名片,準備有所謁見。卻因心高氣傲不屑與他人來往,以致懷藏的名片字跡日久而模糊褪色。典出《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後比喻不依附權貴或懷才不遇。《歧路燈》第七回:「有知竅的進京來,若有個筆帕之敬,自然禮尚往來;若白白說些瞻依暱就話頭,就是司空見慣矣,不如學禰正平懷刺漫滅。」
|
赴蹈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
襲人牙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
(2) 康伯:韓伯,字康伯,晉潁川長社人,生卒年不詳。殷浩甥。好學,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
(3) 牙後慧:別人言談中的智慧。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