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2.36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虎狼當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豺狼當道」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七七.蓋諸葛劉鄭孫母將何傳.孫寶》孫寶字子嚴,潁川鄢陵人也。……徵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剛直不苟合常稱疾不肯仕,寶以恩禮請文,欲為布衣友,日設酒食,妻子相對。文求受署為掾,進見如賓禮。數月,以立秋日署1>文2>東部督郵3>。入見,敕4>曰:「今日鷹隼始擊5>,當順天氣6>取姦惡,以成嚴霜7>之誅,掾部8>渠9>有其人乎?」文卬10>曰:「無其人不敢空受職。」寶11>曰:「誰也?」文曰:「霸陵杜穉季。」寶曰:「其次。」文曰:「豺狼12>橫13>道,不宜復問狐狸14>。」寶默然。 〔注解〕 (1) 署:簽寫。 (2) 文:侯文,西漢人,生卒年不...
潁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潁川之陽,相傳唐堯時代的高士許由曾在此隱居。《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二》:「翹跡企潁陽,臨河思洗耳。」
忠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忠貞而有節操。《後漢書.卷四五.周榮傳》:「出為潁川太守,坐法,當下獄。和帝思榮忠節,左轉共令。」
分文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老姦大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奸巨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老奸巨猾」原作「老姦巨猾」。「姦」,義同「奸」,即為邪惡、狡詐之意。「姦猾」指奸詐狡猾的人,《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丞相亦言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橫恣潁川。」即是指灌夫勾結奸詐狡猾之人,危害百姓,累積了萬貫家財,橫行於潁川一地。到了宋代的《資治通鑑》則有「老姦巨猾」的用法,書中描述唐代宗室大臣李林甫的為人,他在玄宗時做宰相,由於心思細密,狡猾詭詐,常一邊對人甜言蜜語,又背地裡陷害他。見到皇帝對誰寵幸,就極力巴結;當對方的權位對自己有威脅時,就設計剷除。李林甫這樣厲害,就連人生經歷豐富、非常狡猾的人都無法倖免。後來「老奸巨猾」這...
半文不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應答如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 〔注解〕 (1) 膺:李膺(西元110∼169),字元禮,東漢潁川襄城(今河南省)人。桓帝時,為司隸校尉,當時太學生譽稱為「天下模楷李元禮」。凡為他所接納者,稱為「登龍門」。反對宦官專權,曾殺張朔,宦官畏懼。靈帝時,與竇武、陳蕃謀誅宦官,事敗被殺。
超世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越世人和同輩。《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潁川陳君,超世絕倫。」也作「軼群絕類」、「逸群絕倫」。
分毫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引經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諝,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之禍。獻帝時為司空,與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 制服:在父母喪期中穿的喪服。 (4) 私謚:古時對道德、功勛、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後常由親屬或門生故吏加以諡號,稱為「私諡」。相對於君主封贈的諡號而言。謚,同「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