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燒。的本字。《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漁翁〉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楚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菊科艾屬,多年生草本。莖質硬。葉具香氣,互生,呈長卵形,葉背密生白毛。秋天開淡黃或淡褐色花。葉揉成艾絨,可作印泥,亦可灸病。[例]艾的莖、葉點後可驅蚊蠅。 △白艾、艾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又。如:「去而復返」、「舊病復發」、「死灰復」。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左傳.昭公十年》:「柳熾炭于位,將至,則去之。」《水滸傳》第九三回:「李逵從外入來,聽了這幾句說話,心如火熾,口似煙生。」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米珠薪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遠千里:不以跋涉遠路為苦。形容來人的熱忱。見「不遠千里」。 (5) 臨:來到。 (6) 薪:作料的木材。 (7) 桂:指桂木,是一種珍貴的木材。桂,為木犀的別名。木犀科木犀屬,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背面有網脈,先端尖或漸尖。花白色或淡黃色,果實核果或漿果,藍色。因花蕊如金色的粟點綴在枝頭,故亦稱為「金粟」。專供觀賞,花可用為香料及潤髮。亦稱為「木樨」、「丹桂」、「桂花」。 (8) 謁者:通報與接待賓客的近侍。 (9) 因:憑藉、依靠。 (10) 就舍:前往賓館。舍,音ㄕㄜˋ。
義無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且懇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開發西南夷的行動。檄文中提到:邊疆郡縣的士兵,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的消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著兵器,奔向戰場;汗流夾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危難,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的義務。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將國家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後來此篇文告原文中的「義不反顧」演變成「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用來指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爐火純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氏通百家、陰陽、醫學之術,他這首詩主要是描述煉丹的過程。詩中大意是說:煉丹時,將鉛汞置入丹鼎中,點爐火。紅光烈火,所冒之煙,已無黑色,火燄變成純正的藍光。許多成語典以為孫思邈這裡說的就是煉丹完成時的「爐火純青」現象。如果探究全詩,下文有「紫色內達,赤芒外射」的說法。根據《雲笈七籤.卷六九.第七返玄真絳靈砂篇》所云丹砂煉成金丹,有七個層次,叫做「七返」。「返」就是「還」,丹砂煉後返還成金,所以叫做「返」。其中第七返「玄真絳霞砂」,在鼎中會發「紅紫五彩霞光」,煉成的金丹就叫「絳霞之紫金」。由此可知,「爐火轉青」時,正是煉丹成就時,因此可以用來以喻事情到達精純完美的境地。
一蹶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跌了一跤就不敢再走路。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後比喻遭受挫折或失敗後,無法再振作恢復。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四.漢宣帝》:「憚數歲之勞,遽期事之速效,一蹶不振,數十年兵連禍結而不可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