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菁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茅。《書經.禹貢》:「包匭菁茅,厥篚玄纁璣組。」漢.孔安國.傳:「菁以為菹茅,以縮酒。」一說為香草。《穀梁傳.僖公四年》「菁茅之貢不至,故周室不祭」句下晉.范.集解:「菁茅,香草,所以縮酒。」
後來之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後起之秀」。見「後起之秀」條。01.《晉書.卷七五.王湛列傳》:「謂曰:『卿風流雋望,真後來之秀。』」(源)02.《晉書.卷四三.郭舒列傳》:「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源)03.清.袁枚〈與劉映榆侍講書〉:「(吳模)有子勝斐然之志,近更砥礪於學,藻思芊綿,不愧後來之秀。」 
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行的法典。《北史.卷六三.蘇綽傳》:「帝令朝臣釐改舊法,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晉.范〈春秋穀梁傳序〉:「信不易之宏軌,百王之通典也。」
切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牛角之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衛人戚欲求見齊桓公,因貧窮無資,遂替商旅駕車,終於到達齊國。夜晚露宿於城郭門外,值桓公往郊外迎客,夜開城門。戚正在車下餵牛,見狀,便扣擊牛角高歌。桓公聽見以為不凡,便載他回去,後來果受重用。典出《呂氏春秋.離俗覽.舉難》。
赴難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視死如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管仲做齊國宰相三個月時,曾針對官員的才能優劣向桓公提出意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
聚會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精會神」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據《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褒》引)昔賢者之未遭遇也,圖事揆策則君不用其謀,陳見悃誠則上不然其信,進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是故伊尹勤於鼎俎,太公困於鼓刀,百里自鬻,子飯牛,離此患也。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即見聽,進退得關其忠,任職得行其術,……故世平主聖,俊艾1>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2>之君,獲稷3>、契4>、皋陶5>、伊尹6>、呂望7>,明明8>在朝,穆穆9>列布10>,聚精會神,相得益章11>。雖伯牙操遞鍾,逢門子彎烏號,猶未足以喻其意也。 〔注解〕 (1) 俊艾:賢德...
多華少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華而不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文公五年》載,春秋魯文公五年,在地掌管旅舍的大夫嬴,遇到出使衛國回來的晉大夫陽處父,覺得他是個仁德的君子,於是告別妻子追隨他而去。可是,過沒幾天,嬴就回來了,妻子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回來?他回答說:「陽處父的個性太過剛強偏執。即使是像上天那麼剛強無情,尚且不干涉四時運行,更何況是人呢?而且一路上和他交談下來,覺得他說的話內容虛浮而不切實際,言過其實,容易觸犯別人,招致怨恨。眾人都怨恨他,我怕跟隨他還沒獲得利益就先遭到災難,所以離開他。」後來「華而不實」被用來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此外,在《國語.晉語四》中,可以看到「華而不實,恥也」這句話。...
發兵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興師問罪」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樊綽《蠻書.卷四.名類》阿姹私遣使詣蒙舍川,求投,歸義即日抗疏奏聞。阿姹男守偶遂代歸王為南州都督,歸義仍以女妻之。又以一女妻崇道男輔朝。崇道內懷忿惋,外示和平,猶與守偶母子日相攻伐。阿姹又訴於歸義1>,興師2>問罪。行次昆川信宿而曲軛川潰散,崇道南走黎州。歸義盡俘其家族羽黨,并殺輔朝而取其女。崇道俄亦被殺。諸爨由是離弱。 〔注解〕 (1) 歸義:人名,即蒙歸義(西元697∼748),又作皮邏閣、魁樂覺。雲南蒙舍州(今雲南巍山)烏蠻(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
嚴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凜冽的霜。《楚辭.宋玉.九辯》:「秋既先戒以百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晉.范〈春秋穀梁傳序〉:「業未及終,嚴霜夏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