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脫胎換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胎換骨」。見「脫胎換骨」條。 01.元.劉君錫《來生債.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稱了我平生願,端的是抽胎換骨,火內生蓮。」 02.《金瓶梅詞話.第六七回》:「老先兒,你也嚐嚐,吃了牙老重生,抽胎換骨。」 參考詞語︰脫胎換體注音︰ㄊㄨㄛ ㄊㄞ ㄏㄨㄢˋ ㄊ|ˇ漢語拼音︰tuō tāi huàn tǐ釋義︰猶「脫胎換骨」。見「脫胎換骨」條。 01.明.阮大鋮《燕子箋.第一六齣》:「想是雄文得意,定要脫胎換體。」
毛骨悚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骨悚然」原作「毛骨俱竦」。《夷堅志》是宋朝著名的志怪小說,所記載的是一些傳聞的怪異之事,基本上承續著六朝志怪小說的遺風。〈大渾王〉這篇故事是說:有一個名叫興祖的人,個性豪放,不拘小節,與婁虡(ㄐㄩˋ)是好朋友。後來在紹興年間,婁虡得了疾病而死。有一天,興祖在睡夢中夢到婁虡來拜訪他,並且叫來一匹千里馬,兩人一起出發來到一間大官府,接著又進到官府中的一個廳堂。其中執掌事務的人向他們鞠躬應答,婁虡則拱手作揖,然後坐下,跟興祖說:「這裡就是你處理公事的地方。」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小孩走出來,拉著興祖的衣服。婁虡說:「你的小孩之前已經先到這裡了。」興祖一看,竟然是幾年前所失去的小孩。這時婁虡就說:「你...
旗開得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關漢卿《五侯宴.楔子》(據《元曲選外編》引)某乃大將李嗣源是也,父乃沙陀李克用是也。俺父親手下兵多將廣,有五百義兒家將1>,人人奮勇,個個英雄,端的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2>。自破黃巢,俺父子每累建奇功。今天下太平,因某父多有功勳,加為忻代石嵐鴈門關都招討天下兵馬大元帥,又封為河東晉王之職,手下將論功陞賞。今奉聖人命,為因黃巢手下餘黨草寇未絕,今奉阿媽將令,差俺五百義兒家將,統領雄兵,收捕草寇。若得勝回還,聖人再有加官賜賞。 〔注解〕 (1) 家將:古時富豪官宦人家所僱用的護衛。 (2) 馬到成功:比喻成功迅速而順利。見「馬到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瑱字指的是耳上的玉,眞是聲符(從填、闐、磌字可證)。一般來說,不只作為葬玉,瑱也泛指所有裝飾在耳部的玉飾。被稱作「葬玉」的,都是專門為了殮屍製作的玉器,也叫作「殮玉」。當葬玉的瑱,因為是要塞住「竅」的,不會做得太大。除了耳之外,其他部位包括了鼻、前後陰、眼、乳、臍,還有夾在肘間的、手握的、填背的、擱腳的、枕頭的通通都有。一般認為玉有著防止腐爛的效果,《抱朴子》:「金玉在九竅,則死人不腐。」眼、耳、口各兩竅,口及前後陰各一竅,將這九竅通通用玉封住,便能保持身體完整,尤其王公貴族會做得更為徹底。不難看出其實中國人對於長生十分...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春秋》更能切合義理的了。後來「撥亂反正」被用來指扭轉亂象,歸於正道。
管中窺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原文指楚國出兵伐晉,師曠認為南方的楚歌氣勢微弱,象徵楚軍必敗。這裡指的是樗蒲的勝負。南風,南方歌曲。競,強、盛。 (4) 瞋目:瞪大眼睛怒視。瞋,音ㄔㄣ。 (5) 荀奉倩:荀粲,字奉倩,三國魏潁陰人,生卒年不詳。有才學,好道家之言。 (6) 劉真長:劉惔,字真長,東晉沛國人,生卒年不詳。個性雅淡,好老莊,放任自適,與王羲之為好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
七嘴八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漢語中,使用七和八組成的詞語相當多,除「七嘴八舌」外,另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折八扣」、「七扯八扯」等,是漢語中常見的組合,都有點雜亂的意思。出現「七嘴八舌」較早的文獻,如明代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卷二下》有一闋〈仙桂引〉,標題為〈思歸〉的曲,是講作者想歸隱的心境。其中有幾句:「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青山綠野,靜沉沉洞府岩穴。靜沉沉洞府岩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大意是說回想起自己當趕快脫離官場是非,歸隱到那青山綠野的茅舍,雖是冷清、靜沉,卻可以省卻多少煩惱,避開那人多嘴雜的是是非非。後來「七嘴八舌」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5. 按詞牌分。 詞的起源詞最早的起源時間現在學界猶有爭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梁代,沒有明確的「詞」的形式,詞真正的開始出現,是在中國的唐代。更精確一點,是在中國初唐時期。伴隨著當時「胡樂」傳入,「燕樂」大盛,詞也逐漸脫離傳統的五言古詩、七言古詩,成為一門獨立的詩歌藝術。詞的起源和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代的開國君主蕭衍精通音樂、愛好民歌,在其奪取帝位之前,被稱為「竟陵八友」之一。其詩作現存有九十余首,多數為樂府,且多模仿民歌。最著名的詩作有《子夜四時歌》、《襄陽蹋銅蹄》、...
唐山過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喻在十個渡臺移民之中,最後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能平安定居臺灣。「過番剩一半,過臺灣無得看」:番在當時指的是南洋地區,去南洋的人,大概有一半的存活率;至於到臺灣的人則是前途未卜,根本不敢聞問。(註3)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34。註2. 魯鼎梅纂修,《重修臺灣縣志‧卷二》註3. 戴寶村,〈唐山過臺灣 〉〈先民度海而來的歷史見證 關津澎湖〉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2168唐山過臺灣互動遊戲 http://content.edu.t...
效益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益論(utilitarianism ethics)康德的義務論強調動機的倫理學不同,效益論倫理學主張,要決定事情的是非對錯必須衡量它可能造成的結果。幸福是對人最超高、最明顯的美善,倫理學的目的應該指引我們盡可能地創造最大量的幸福。以最簡單的形式來陳述,效益論追求的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古典的效益論並不追求幸福的最大化,而是要盡量擴大幸福超過痛苦的比率(意即盡量增進幸福、減少痛苦)。康德是藉為所當為來界定道德行動者的義務,效益論則是藉著優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