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間、空間,以及事件之間關係等等訊息。 定義個人經驗中特殊事件的記憶,貯存的是自傳式的訊息,也就是個體自身的知覺經驗,特別側重時問(事件何時發生)和環境背景(事件在何地發生)等參考架構。例如你最快樂的生日,或你的初吻記憶。在情節記憶系統中,需要的提取線索是指出有關事件發生的時間及事件內容,取決於訊息最初的編碼形式,以及個體是否能對於事件產生特定記憶表徵。 觀點比較心理學家Tulving認為情節記憶是:在某特定時空下所發生之特定事件或情節的儲存,例如對於今天早餐食物內容的記憶。情節記憶的貯存單位是事件(情節),事件之間的時間...
投射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測驗(頁489)。臺北市:雙葉書廊。註3. 張春興(2009,重修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文題的科學(頁412~413)。臺北市:東華。
李代桃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李代桃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代桃僵」原意是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出自樂府古辭〈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大意是:桃樹生在露井邊,而李樹則生在桃樹旁邊。有蟲來咬桃樹根,結果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樹木都能以自身代替同伴枯死,患難與共,為什麼同胞兄弟卻不能像桃樹李樹一樣,顧念手足之情?這首樂府詩的作者借由李樹代桃樹死的這件事,用來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來「李代桃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脈絡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的而非絕對的知覺模式,因為當環境變動時,對於我們的所有刺激都會跟著變動,因此藉由脈絡效應來維持我們自身的知覺恆常性,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動而有所不同。不同的脈絡效應可能有不同的內在作用機制與處理機制,而且由不同的神經網絡處理,但是基本原則都是取相對的反應作為輸出。
斯金鈉(Skinner)操作條件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forcement)係指經正強化物或負強化物的安排使得個體行為產生改變的過程。(三)後效強化個體自身行為之後果將決定未來之行為,此則說明因努力而成功者將會持續努力;然,因逃避而免於懲罰者,則會繼續逃避,操作條件作用將此類因果關係稱後效強化(contingent reinforcement)或相倚強化。(四)強化程式強化程式(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係指在實驗中後效強化原理而操作條件作用,針對強化物的提供時間進行各式不同安排,以觀察個體正確反應率與強化實施的關係。(五)連續漸進法(succe...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採取行動的理念。四因當中,形式因與目的因最為重要,而且只存在於我們的觀念之中。因此,目的因是內在物自身本性的,而非某種我們主觀上強加其上的東西。 教育思想亞里士多德首揭「所有的人,天性上都有求知慾」,開始了他對教育的重視,其認為教育目的為一種生長的程序,沒有終點,唯一的終點為邁向「幸福」。以下說明亞里士多得知教育思想:文雅教育優於肉體的職業教育:受柏拉圖影響,認為心優於身,自由民的教育優於奴隸的教育,頭部的思考非手腳的活動可以比擬。教育計畫生育的考慮:其主張為政者應該考慮男女的適合結婚的年齡,男生37歲,女生18歲為佳...
華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能從各種衝突中找到暫時的平衡點,讓整個學習型態可以繼續下去,老師可能並不以學生觀點指導學生,而是以自身方便作為出發點,如此學生也不滿於教師的教學,因此作出叛逆反抗等舉動,亦或是刻意不以學業為重,藉以表達其對抗的思維,因此這校園間的師生衝突是不斷的,但是因為教師的地位必定是居於優勢的,並且也必須是,否則他不能成為教師,因此華勒所認為的教學,應當是不停的在衝突中尋找到平衡,將自我的權威凌駕於學生之上,讓此才能讓教學繼續。(註1) 關鍵字中文:華勒英文:W.Waller 參考書目註1 陳奎熹(1999)。教育社會學研究,頁1...
偏差與犯罪的社會控制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場會談、悔過的過程,其主要作用在於盡力撫慰受害者之身心靈,同時也讓加害者進入參與修復的過程,使其了解自身所犯的過錯,做出補償,並為社區所再接納。 物理與科技監控乃是透過日新月異的科技,諸如:防盜密碼、監視器、指紋辨識,來提高犯罪者犯罪的困難度,以及使該犯罪承受較高的被破案率,藉此來壓低犯罪率。另一種是透過環境的設計,來阻撓犯罪的發生,如:高窄如垛牆的銀行櫃台。(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修復式正義、偏差英文關鍵字:restorative justice , deviance 參考文獻註1: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恣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最終目標。「隨心所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來在使用這句成語時,有時會轉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負面表述。
成就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頁559~569)。臺北市:精華書局。註2. 張春興(2009,重修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文題的科學(頁347)。臺北市:東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