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挑三揀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物反覆揀選,挑剔甚。如:「這位顧客每回來買東西,總愛挑三揀四。」
劉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在位十二年。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廟號高祖。
寬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刻、偏狹、嚴厲、嚴格
引領而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伸長脖子遙望。形容殷切期盼。《漢書.卷四五.伍被傳》:「父不寧子,兄不安弟,政刑慘,民皆引領而望,傾耳而聽,悲號仰天,叩心怨上。」
魂飛魄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認為活人的身上有精氣,就是魂魄,一旦魂魄離開身體,消散無形,人就會死去。有時候人因為受到極大的刺激,變得極為慌亂,或是失去知覺,就好像魂魄暫時離開了身體,這時人們就用「魂飛魄散」來形容這種情形。在所引典源宋.劉宰〈鴉去鵲來篇〉中,形容農民受重賦稅之苦,弄得家徒四壁。因為無錢納稅而被處死的人很多,所以人們只要聽到烏鴉的叫聲,就知道又有人因為無錢納稅被處死,心中非常驚恐害怕,有如魂飛魄散。後來「魂飛魄散」這句成語或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非常恐懼害怕。 + 古人認為活人的身上有精氣,就是魂魄,一旦魂魄離開身體,消散無形,人就會死去。因此「魂飛魄散」有死亡的意思。在所引典源《西遊記》第...
不屑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可一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宋代羅大經撰寫的《鶴林玉露》記載,王安石年少時,狂傲自滿,以為無人能及。他曾經帶著名片登門求見理學家周敦頤,結果一連三次都被拒絕在門外。王安石因此滿懷怨恨,不再上門求見。作者羅大經認為,周敦頤想挫王安石的銳氣,沒有什麼不對,但一連拒絕三次是過分了些。假使王安石能跟隨周敦頤學習,矯正偏頗的觀念,就不會有煩擾民的新法產生。「不可一世」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來指人驕橫自大,目空一切,以為他人無與倫比。
深文周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文,嚴的法律條文。周納,詳密的構織罪狀。深文周納指不根據事實,而巧妙的援引刻的法條,陷人入罪。「納」文獻異文作「內」。清.方苞〈結感錄〉:「始部胥承行是獄者,以求索不遂,於余獨深文周內,無何,以他事黜。」
求全責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求。備,完備。求全責備指對人或事要求完美無缺。明.邵璨《香囊記》第一○齣:「老拙信口嘲來,不可求全責備,拚得罰酒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我們如今,也只好略跡原心,倘若求全責備起來,天底下那裡還有甚麼好人呢?」
四分五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舊五代史.卷一三五.周書.僭偽傳二.劉守光傳》:「當今海內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諸君以為何如?」《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顧,便好發出刻的號令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責備。《荀子.不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漢書.卷七○.陳湯傳》:「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疵細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