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3.3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部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教育部長為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的首長,又譯為教育大臣,主管全國教育行政。
  國中央教育行政首長的名銜曾有多次改變,一九○○年起稱為教育委員會主席(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Education),一九四四年改稱為教育部長(Minister of Education),一九六四年改為教育科學部長(Secretary of State for Education and Science)。一九九二年教育部改組,不再負責科學行政,乃再改為教育部長(Secretary of State for Education),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蘊華光彩。《文選.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傷彼蕙蘭花,含揚光輝。」《文選.班固.西都賦》:「翡翠火齊,流耀含。」
斯(制質量單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為一質量單位,由美國慣用單位系統或FPS制中力量單位所導出者。單位質量為一質點的質量受單位力(1 1b)作用產生一單位加速度(1ft/sec2),這質量單位為一斯,因此1 slug =1 1b(質量)。1b是稱做標準磅並保存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標準局的一個白金標準的重量,其質量為0.4536kg,由於物體的重量決定於地球重力引力,而重力引力是隨著位置而改變的;因此,必須將標準磅放置在海平面以及緯度45°的地方以適當地定出1 1b的力量。若已知某處一物體之重量,其質量斯之個數,只需知此處之重力加速度,即可求得。由牛頓定律:
  
  因此,32.2 1b重之物體,其質...
簡明大百科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明大百科全書〕,臺灣中華書局簡明大百科全書編輯部編譯,民國77年(1988)至78年臺北市中華書局印行。
  該書又名〔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Concis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主要以1988年第15版〔大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百科簡編部分為翻譯藍本,並就「百科詳編」中擇要節譯合編而成。
  〔大百科全書〕第1版出版於1768-1771年,目前已出至第15版。第15版全書凡32冊,分為「百科類編」或「前全書」(Propaedia)1冊、「百科簡編」或「小全書」(Micropaedia)...
文字母順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依文字母由A到Z的字序排序。有些程式無法按此規則排序,因為ASCII碼將所有大寫字母排在小寫字母的前面,例如:〝Z〞的ASCII碼編碼為90,而〝a〞的編碼為97。
樞密院教育委員會(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樞密院教育委員會為一八三九年至十九世紀末間的中央教育督導機關,負責督導國庫教育補助金的分配,是中央教育行政機關的萌芽。
  國在一八三九年以前並無中央教育行政機關的設置;教育純由私人及宗教團體經營,經費全恃捐款及基金收入,政府從不過問。其後由於社會變遷,復受史密斯(Adam Smith〔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馬爾薩斯(T.R. Malthus)〔人口論〕(Essay on Population)及裴茵(Thomas Paine)〔人權論〕(Rights of Man)等闡述教育重要性書籍的影響,政府對教育事業始漸加重視,乃於一八三三年由國會通過法案,...
國皇家協會(Royal Societ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殿聚珍版叢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乾隆37年(1772)歲杪,安徽學政朱筠向清高宗建言「臣在翰林,常繙閱前明永樂大典,其書編次少倫,或分割諸書,以從其類。然古書之全,而世不恆覯者,輒具在焉。臣請敕擇其中古書完者若干部,分別繕寫,各自為書,以備著錄。書亡復存,藝林幸甚。」高宗交予大學士劉統勳研議,認為可行,遂因此演變成為修纂〔四庫全書〕的大業。當四庫開館輯校〔永樂大典〕之初,高宗即下令「實在流傳已少,其書足資啟牖後學、廣益多聞者,即將書名摘出,撮取著書大旨,敘列目錄進呈,俟朕裁定,匯付剞劂。」館臣因就此項諭旨,具體提出將〔永樂大典〕中輯出之書釐分為應刊、應抄、應刪三等級,並上請「其應刊、應抄各本,均于勘定後即趕繕正本進呈,...
雄本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原有的作風與精神。如:「老兄快人快語,果然不失雄本色。」《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只是一生性氣不好,慣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最喜打天下有本事的好漢。……四公子道:『只纔是雄本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帝堯的次女,與其姊娥皇同嫁於舜。及舜成為天子,娥皇為正后,女立為妃。後舜駕崩於蒼梧,二女亦沒於江、湘之間。相傳娥皇為湘君,女為湘夫人。《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堯妻之二女」句下唐.張守節.正義:「二女,娥皇、女。娥皇無子,女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為后,女為妃。」也作「女匽」、「女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