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92.97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塵僕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塵」:#漢.秦嘉〈與妻書〉(據《藝文類聚.卷三二.人部十六.閨情》引)不能養志,當給郡使。隨俗順時,僶俛當去。知所苦故爾,未有瘳損。想念悒悒1>,勞心無已。當涉遠路,趨走風塵。非志所慕,慘慘少樂。又計往還,將彌時節。念發同怨,意有遲遲。欲暫相見,有所屬託。今遣車往,想必自力。 〔注解〕 (1) 悒悒:憂愁鬱悶的樣子。悒,音|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靖妻沈氏〈晨風行〉(據《玉臺新詠.卷九》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生。漢.桓寬《鹽鐵論.和親》:「蠡出於越,由余長於胡,皆為霸王賢佐。」《西遊記》第一回:「我雖不是樹上生,卻是石裡長的。」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備援救蔡國。這時,晉軍將領趙同、趙括向主帥欒書建議正面迎擊,向楚國進軍。正當欒書準備下令時,知莊子、文子、韓獻子三人卻勸他說:「我們是來援救鄭國的,鄭國的危機解除,我們不但不退兵,還去攻打蔡國,已經是不義之戰了,現在還觸怒楚國,真打起來一定贏不了。就算贏了,也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欒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決定撤軍。這種能接受部屬提出好意見的處事態度,在《左傳.成公八年》就提到說,晉軍得以屢獲戰功,多在於欒書能聽從知莊子等三人的建議,另如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對於欒書攻打沈國獲勝的這件事,就有君子評論說:「從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說聽從好的、正確的意...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廢,清代時為知州的尊稱。此處「江南刺史」為劉禹錫自稱。斷腸,很傷心的意思。〔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唐.攄《雲谿友議.卷中.中山悔》
一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浚〈寄上李丞相書〉:「蓋以為閣下勛德甚高,而名塞天壤,士之仰英風望餘光者,冀一見有輕萬戶之心,得一言若九鼎大呂之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戰勝歸來所奏的樂曲。如:「奏凱而歸」。《陳書.卷二八.高宗二十九王傳.晉熙王叔文傳》:「隨晉王、秦王等獻凱而入,列于廟廷。」《警世通言.卷一二.鰍兒雙鏡重圓》:「韓元帥平了建州,安民已定,同呂提轄回臨安面君奏凱。」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ㄍㄨㄟˇ漢語拼音︰rú xún yī guǐ釋義︰猶「如出一轍」。見「如出一轍」條。 01.宋.祖禹〈論宦官〉:「漢有天下四百年,唐有天下三百年,及其亡也,皆由宦官,相去五百餘年,如循一軌。」 參考詞語︰若出一轍注音︰ㄖㄨㄛˋ ㄔㄨ | ㄔㄜˋ漢語拼音︰ruò chū yī chè釋義︰即「如出一轍」。見「如出一轍」條。 01.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五.用事偶同》:「二公豈相蹈襲者邪?其用事造語,若出一轍,而不以為嫌也。」 02.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一.唐中宗》:「天下乃箝口絕筆,以成乎同惡相扇之勢,此唐、宋之所以亡,與漢末黨錮之禍若出一轍也。」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3) 秦王:指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中,皆受挫於藺相如。 (4) 趙:趙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5) 璧:指和氏璧。戰國時楚人卞和得玉璞於楚地山中,楚文王時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後輾轉為趙惠文王取得。 (6) 瑕:音ㄒ|ㄚˊ,玉上的斑點。 (7) 卻立:退後幾步才站住。 ◎2《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深藏、隱藏。如:「潛藏」、「潛伏」。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宋.仲淹〈岳陽樓記〉:「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批字或簽字於文書後面,表示許可。《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序》:「汝南太守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南史.卷四三.齊高帝諸子傳下.江夏王鋒傳》:「五歲,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即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