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75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勝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恭敬退讓的樣子。《禮記.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韓詩外傳》卷七:「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事專制,事無由己,身若不勝衣。』」
大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惡。《詩經.大雅.瞻卬》:「瞻卬昊天,則不我惠,填不寧,降此大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縫紉、修補。如:「敹貼邊」。《書經.費誓》:「善敹乃甲冑,敿乃干。」唐.穎達.正義:「敹,謂穿徹之,謂甲繩有斷絕,當使敹理穿治之。」
天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運。《晉書.卷一一一.慕容暐載記》:「朝綱不振,天步艱。」
八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辟,法令。「八辟」是周代針對八種特殊身分者所訂的減刑法律,分為議親之辟(對宗室之親)、議故之辟(對王之故舊)、議賢之辟(對有德行之人)、議能之辟(對有道藝之人)、議功之辟(對有功勛之人)、議貴之辟(對有高爵位之人)、議勤之辟(對憔悴國事之人)、議賓之辟(對先賢之後)。見《周禮.秋官司寇.小司寇》。八辟本不列入正式的法律中,後來改稱為「八議」,納為正式的法規,自漢沿用至清。《周禮.秋官司寇.小司寇》:「以八辟麗邦,法附刑罰。」唐.賈公彥.疏:「鄭注云:『其犯法則在八議輕重,不在刑書。』若然,此八辟為不在刑書。若有罪當議,議得其罪,乃附邦法,而附于刑罰。」
鐵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頒賜功臣之物,以鐵製成,形如瓦,為其記功免罪的依據。談徵.物部.鐵券:「漢書高祖記丹書鐵契。按:鐵券如半破木甑,有四,穿縚刻文字于上,陷金是也。此封列侯誓書鐫免死及俸祿之數于面。形如瓦,一藏內府,一授本爵。」
丁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於仲春、仲秋的上旬丁日祭祀子,稱為「丁祭」。《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個母舅,一口長齋。後來進了學,老師送了丁祭的胙肉來,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聖人就要計較了。……』只得就開了齋。」
陪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封建制度下,增封諸侯的土地稱為「陪敦」。引申有裨補的意思。《左傳.定公四年》:「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漢.毛亨.傳:「陪,增也;敦,厚也。」唐.穎達.正義:「言既封為大國,地方五百里,又分以土田更增彼寬厚為七百里也。」也作「培敦」。
別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他意。《書經.立政》:「自古商人,亦趨我周文王。」唐.穎達.正義:「上陳禹湯文武,此覆上文,惟言湯與文王者,言有詳略,無別意也。」《紅樓夢》第六九回:「且說鳳姐在家,外面待尤二姐自不必說得,只是心中又懷別意。」
斑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上有花斑的馬。《樂府詩集.卷四七.清商曲辭四.明下童曲》:「陳驕赭白,陸郎乘斑騅。」唐.李商隱〈無題〉詩:「白道縈迴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