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町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塊一塊規劃整齊的田埔。比喻規矩、約束。引申為儀節。《莊子.人間世》:「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
情境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課本等制式教材外,更寬廣的學習範疇,集合全班的資料彙集與統整,獨特的蒐集、多元的呈現,更可以營造出一塊學習空間無限寬懬的學習環境。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情境教學英文關鍵字:situated learning 參考資料註1 馮怡君(2008)。高中古典散文情境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頁20-24 高雄市。註2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15(1),頁16-24。
電磁感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而改變磁場強度,也會產生電磁感應。(註2)這種電壓的產生詮釋由於導體和磁場之間的相對運動。無論是將一塊磁鐵移動,讓它的磁場越過不動的導體,或者讓導體切過靜止的磁場,電壓都會產生。(註1) 線圈與電壓關係(註1)1. 線圈的圈數越多,切過磁場的電壓就越大,電線內的電流也就越大。線圈的圈數若增加為兩倍,磁鐵插進線圈的電壓就增加兩倍;線圈的圈數若增加為10倍,磁鐵插進線圈的電壓就增加10倍,以此類推。2. 線圈的圈數越多,就越難將磁棒插入線圈。因為越多電流通過線圈,它會產生越強的磁場,以抵抗磁棒進入線圈中。 感應電流當封閉現...
掩耳盜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他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
交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人相互交往的情誼。[例]他們兩人的交情很好,經常一塊出遊。
壘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壘與壘間隔18.3米(60英尺)一條假想的線將四個壘連成一個銳角為45度的菱形。投球手站在球場中央一塊橡膠制的投球墊上。實力強勁的投手一般都能將球以110千米/小時的速度擲出。但是,為了擾亂打擊手的擊球節奏,投球手也會擲出一些稍慢一點的球,比如說為使打擊手打空而投的緩慢球。外場的大小不那麼嚴格,但是,女子速投壘球的本壘離外場圍欄之間至少應該有61米(200英尺)。 得分在一局比賽中,如果打擊手擊中球後沿逆時針方向順利到達一壘,然後跑完所有的三壘,最後跑回本壘,此時,這支球隊得一分。打擊手擊中對方隊員投出來的球後,該打擊...
一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計量名詞:(1)計算土地面積,縱橫一丈稱為「一方」,為「一方丈」的簡稱。(2)方形物品一塊稱為「一方」。如:「一方豆腐」。《紅樓夢》第九回:「尚未去時,從腦後颼的一聲,早見一方硯瓦飛來。」
竊鐘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他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腐”,諸暨的“雙腐”等,樣式繁多,佳味無窮。武昌出魚,有豆腐名菜叫“魚鑽沙”。在清水鍋裏,放豆腐一塊,把活生生的小魚,放入鍋內,然後點火加溫。至沸時,魚全鑽入豆腐四周,圍成一排,魚鮮盡入豆腐之中。然後起湯出鍋,蘸調料而食,豆腐鮮而湯美。吃一塊,揀一塊,吃飽為止,謂之豆腐飯。有人讚之以詩云:肚饑飯碗小,魚美酒腸寬。問客何所好,豆腐且燒魚。 作品:《祭妹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
所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切、全部。《紅樓夢》第四六回:「平兒聽了,自悔失言,便拉他到楓樹底下,坐在一塊石上,率性把方纔鳳姐過去回來所有的形景言詞,始末原由告訴與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