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33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亂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逆子、不肖子。漢.劉向《說苑.卷九.正諫》:「故無亡國破家、悖父亂子、放兄棄弟、狂夫淫婦、絕交敗友。」
俱傷兩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3>,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姦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注解〕 (1) 把持者:指宦官。 (2) 帷闥:張帷之門,比喻近處。闥,音ㄊㄚˋ,門。 (3) 質:音ㄓˋ,用財物或人作為抵押。
過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稱所承受的東西超出一般許多。《文選.李密.陳情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金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況2 建國前3 建國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概況金朝,建國於1115年,1234年亡國,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個王朝。女真族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族首領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金朝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滅遼,然北宋兩次戰遼皆敗,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滅北宋。遷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 建國前女真人活...
集腋為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身,而下不敢以善驕矜守職之吏;人務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業,和順以事其上,如此則至治已。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將治亂,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於忠也。故智盈天下,澤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國,故桀之所以亡,堯不能以為存,然而堯有不勝之善,而桀有運非之名,則得人與失人也。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甘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踐歸國外傳》記載了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一直忍辱負重,希望有天能夠雪恥復國。他為了隨時提醒自己亡國之恨,於是臥薪嘗膽,過著刻苦的生活。他又積極地討好夫差,降低夫差對越國的戒心,獲取其信任。例如勾踐得知夫差喜歡葛製的輕薄衣服,就命令人民入山采葛,織成布料,好獻給夫差。勾踐的作法果然獲得夫差的信任與賞識,賜給他許多獎賞。采葛的婦人知道勾踐為了復國雪恥,用心良苦,所以作了〈苦之詩〉來稱頌自己的君王,其中有句「嘗膽不苦甘如飴」,便是描述勾踐嘗膽之事是極苦之物,但勾踐刻苦自勵,卻把它當成像糖那樣甜美。後來「甘之如飴」就用以形容樂意承擔艱苦的事情,或處於困境卻能甘心安受。「甘之如飴」較早的書證是出自...
寓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亡國後寄居他國的諸侯貴族。《禮記.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繼世。」
鬥角鉤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殿。而唐敬宗在繼位後,也廣造宮室,致使天怒人怨,所以他寫了這一篇〈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為例,借以諷喻當世。秦朝阿房宮佔地有三百多里,樓層高度足以隔離天空和陽光,從驪山北面開始,蜿蜒向西,一直到咸陽。五步就有一座樓,十步就有一座閣;綿亙曲折的走廊,有如縵帛的迴環;那高翹的簷牙,像啄食的鳥喙;順著地勢的高下,構造彼此重疊交錯。盤迴曲折,像蜂房,像水渦,高聳直立,不知有幾千幾萬個院落。深邃幽遠、高高低低的建築,常讓人分不出西東;宮中的景色也常讓人不知身在何處。在一天之內,同一個宮殿之中,氣候卻大不相同。後來「鉤心鬥角」被用來形容宮室建築的結構精緻巧妙。在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
百世流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都是以賢明的美名流傳於世,而夏朝的桀會逃亡到南巢,是因為寵愛末喜,終日飲酒作樂,又暴虐無道,以致亡國;商朝的紂王,在眾臣面前施行炮烙的酷刑,藉以取悅妲己,導致國家滅亡。由這些例子來看,立皇后應該要謹慎,除了出身世族,更要德性賢淑,能管理六宮,虔誠奉侍祖先,述治女教者。後宮和諧,帝王才能專心治理天下。」後來「流芳百世」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美名流傳後世、為人所稱頌。
耳聞不如眼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聽別人敘說,不如親眼一見來的確實。參見「耳聞不如目見」條。《舊唐書.卷一○一.辛替否傳》:「臣嘗以為古之用度不時,爵賞不當,破家亡國者,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眼見。」《西遊記》第四八回:「口說無憑,耳聞不如眼見。我背了馬,且請師父親去看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