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11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瀝血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還不足以形容他們的辛苦。〔參考資料〕 唐.李商隱〈李賀小傳〉(據《全唐文.卷七八○.李商隱》引)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序,狀長吉之奇甚盡,世傳之;長吉姊嫁王氏者,語長吉之事尤備。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疾書,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所與遊者: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為密。每旦日出,與諸公遊,未嘗得題,然後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恆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始已耳。」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弔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省。
五日尹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五日京兆」。見「五日京兆」條。01.宋.周必大〈程泰之昨有金帶銀章之句……兩日復得其詩亦再次韻〉詩:「五日尹京非細事,四時仕宦固多般。」
禪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入禪定時所體會到的妙味。唐.杜甫〈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絕葷血於禪味,混出處於度門。」
意合情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投意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情投意合」典源作「意同情合」。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時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埋怨馮衍遲不歸降,所以未加重用。後來外戚陰興、陰就因敬重馮衍的長才,馮衍即與之交往,並被聘請為司隸從事。馮衍寫了一篇〈與陰就書〉,說自己與陰就「意同情合」,並感謝陰就提拔之恩。因光武帝剷除外戚勢力,馮衍也因此獲罪,免官歸里,閉門自保,潦倒而死。後來「情投意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感情和心意相契合。
厚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厚的情意。《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還為吾謝界上亭長,勉思職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三國演義》第三四回:「昨承惠良馬,深感厚意。」
同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宗族中同一分支。《新唐書.卷七二.宰相世系表二上》:「京兆杜氏:漢建平侯延年二十世孫文、瑤,與義興公杲同房。」
雄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意志昂揚,奮發有為。《東觀漢記.卷二十一.趙溫傳》:「初為京兆郡丞,歎曰:『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遂棄官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缺乏。《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傳》:「時敖廥單覂,乃使張彧假京兆少尹,多署吏,調畿內賦,不淹旬,芻米告具。」
忘恩失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忘恩負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忘恩負義」原作「背恩忘義」。指忘記別人給予的恩惠,違背道義,出自於《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根據記載,漢宣帝時,京師長安人口眾多,龍蛇雜處,以致於治安不好。宣帝聽聞張敞頗有才能,賞罰分明,嫉惡如仇,所以請他來擔任「京兆尹」的職務,也就是京師的最高行政首長,幾年下來使長安的治安改善許多。但後來他的好友楊惲因觸怒宣帝被判死刑,與楊惲交好的人幾乎全受牽連,被免去官職,只有張敞因為受到宣帝賞識,一直未受處分,安然在位。有一天,張敞派一名叫絮舜的捕官去辦案,絮舜心想張敞遲早會受到連累被免官,竟然不肯聽命,還在上班時間私自回家休息。有人勸他不要這...
爽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豪邁率直的氣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桓宣武平蜀。……桓既素有雄情爽氣,加爾日音調英發。」唐.杜甫〈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異才應間出,爽氣必殊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