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9.40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覆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覆水難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姜太公本名姜尚,周朝時人,富才學且通兵法,但懷才不遇,生活窮困。妻子馬氏見他年紀大又沒有成就,於是棄他而去。有一天,姜尚在渭水旁巧遇出外狩獵的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文王極為賞識他,要他協助一統天下的大業,那時姜尚已是八十歲的高齡老翁了。後來,姜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
入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始進入某個學校學習,成為該校的學生。如:「入學考試」。《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王生雖是業儒,尚不曾入學,只在家中誦習,也有時出外結友論文。」《紅樓夢》第四回:「珠雖大亡,幸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
鬧肚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腹瀉。如:「出外旅遊,若是遇上了鬧肚子,真是一件麻煩事。」
負笈擔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簦,古代有柄的笠,形狀似傘。負笈擔簦指背著書箱,扛著有柄的笠。比喻出外求學。南朝梁.任昉〈求為劉瓛立館啟〉:「有朋自遠,無用栖憑,皆負笈擔簦,櫛風沐露。」
一枕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於西垣,餘樽24>尚湛於東牖。夢中倏忽25>,若度一世矣。生感念嗟歎,遂呼二客而語之,驚駭。因與生出外,尋槐下穴。生指曰:「此即夢中所驚入處。」……時生酒徒周弁、田子華,並居六合縣,不與芧L從旬日矣。生遽遣家僮疾往候之。周生暴疾已逝,田子華亦寢疾於床。生感南柯之浮虛,悟人世之倏忽,遂棲心道門,絕棄酒色。後三年,歲在丁丑,亦終於家。時年四十七,將符宿契之限矣。 〔注解〕 (1) 吳、楚:吳地和楚地一帶,地約在今江蘇、湖南、湖北等範圍。 (2) 貞元:唐朝德宗的年號(西元785∼805)。 (3) 廡:音ㄨˇ,廳堂兩側的廂房。 (4) 秣馬濯足:餵馬洗腳。秣,音ㄇㄛˋ。濯,音ㄓㄨㄛˊ。 ...
家庭主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做家務而無職業的婦女。如:「她放棄家庭主婦身分,出外謀職。」也稱為「家庭婦女」。
陳維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與吳江吳漢槎、云間(今松江)彭古晉被稱為“江左三鳳凰”,騷客文人爭與之為友。30歲時,因家道中落,出外遊歷。他胸懷曠達,視財如土,卻視書若命。他在如皋作客10年,文人學士皆喜同他詩酒唱和,一時稱盛。後由河南入京,與著名詞人朱彝尊合刻一稿名《朱陳村詞》,流傳入宮中,受到皇帝贊賞,從此譽滿天下。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大司馬宋公推荐給朝廷,召試博學宏詞,以《璇璣玉衡賦》中選,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檢討,參予《明史》編纂工作。凡4年,因患頭痛,1782年卒於北京任上,終年57歲。 文學風格 陳維崧善詩文,尤擅長詞和駢文。其...
行尸走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行屍走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行屍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屍」是指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所以「行屍走肉」是指光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骸而毫無生氣的人。在晉.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
麻麻呼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強將就。如:「出外不便,晚餐就麻麻呼呼的吃算了。」也作「麻麻糊糊」、「馬馬虎虎」。
夢裡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於西垣,餘樽24>尚湛於東牖。夢中倏忽25>,若度一世矣。生感念嗟歎,遂呼二客而語之,驚駭。因與生出外,尋槐下穴。生指曰:「此即夢中所驚入處。」……時生酒徒周弁、田子華,並居六合縣,不與芧L從旬日矣。生遽遣家僮疾往候之。周生暴疾已逝,田子華亦寢疾於床。生感南柯之浮虛,悟人世之倏忽,遂棲心道門,絕棄酒色。後三年,歲在丁丑,亦終於家。時年四十七,將符宿契之限矣。 〔注解〕 (1) 吳、楚:吳地和楚地一帶,地約在今江蘇、湖南、湖北等範圍。 (2) 貞元:唐朝德宗的年號(西元785∼805)。 (3) 廡:音ㄨˇ,廳堂兩側的廂房。 (4) 秣馬濯足:餵馬洗腳。秣,音ㄇㄛˋ。濯,音ㄓㄨㄛˊ。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