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鎮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施法術時用以鎮邪或咒的東西。
素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猴子、駱駝等動物長於頷下暫時存放食物,以備後來慢慢嚼的囊袋。《西遊記》第二回:「我雖少腮,卻比人多這個素袋,亦可準折過也。」也作「嗉袋」、「膆袋」。
瀝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細微的流水。漢.張衡〈思玄賦〉:「漱飛泉之瀝液兮,石菌之流英。」
丸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熊膽製成丸藥。語本《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母韓,即皋女也。善訓子,故仲郢幼嗜學。嘗和熊膽丸,使夜嚥,以助勤。」後用以形容母教。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二齣:「但願題名玉署,通籍金閨,庶慰丸熊,更消織錦。」
壓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照人的生辰年月日以妖術咒對方猝死。如:「這種壓魅之事想不到今日還有人深信不疑。」
沒嚼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耐嚼品味或沒有咬勁。如:「這文章平淡無奇,沒嚼頭。」
口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物中含有砂粒雜質,嚼時口不舒服。比喻說出不雅的話而感到羞慚。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折:「虧你不害口磣,說出這等話來。」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你砂子地裡放屁,不害你那口磣,動不動便說做官!」
趁腳兒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機會附和人言,或指得理不饒人。《西遊記》第二五回:「那八戒就趁腳兒蹻道:『你這個童兒,年幼不知事體,就來亂罵,白口咒,枉賴了我們也!不當人子!』」
咽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嚼吞食。《漢書.卷九四.匈奴傳》贊曰:「而使邊城守境之民父兄緩帶,稚子咽哺,胡馬不窺於長城,而羽檄不行於中國,不亦便於天下乎!」
和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柳仲郢幼年嗜學,其母曾和熊膽丸,使柳夜嚥以助勤。見《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