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93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瓦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渲染之意。是印度巴拉他納雅(Bharata Natyam)舞中最長最精彩之片段,由寺廟舞姬(Devadasis)表演六幕舞蹈中的第四幕,動作有抽象與具象之劇情舞蹈交替出現,Jarti(有節奏、韻律之吟頌)伴和著舞者的表情動作詮釋歌詞,每一套歌舞環環相扣,達到全劇最高潮。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天人合一 ── 巴拉他納雅舞蹈》節目單,1990年。
皮耶波,希勒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原籍荷蘭,在法國發展的舞蹈教育家。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自幼隨著經商的父親在歐洲各地居住,接觸到許多不同文化教育的新思想。她在家人不贊成的情況下學習舞蹈,對於達克羅茲(Emile Jaques-Dalcroze)的優韻律和鋼琴演奏都有相當高的造詣,同時也涉獵音樂治療的領域。1934-1938年間,她到維也納跟隨克拉德克(Rosalia Chladek)學舞,獲得體操教師文憑。1946年,她和貝爾格(Yvonne Berge)合作共同開設舞蹈學校,她的教育重點在於強調從身體直接出發,要求一切要自然適中,反對造作和過度或誇張的表現方式。她也許是歐洲第一位提出〈Body ...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圓腹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blygaster sirm (Walbaum, 1792)
腹部圓,無腹鱗;體側中線以上有10~20個深藍色圓斑點;背鰭前有鱗片1行,鰓蓋骨平滑;額頂骨有7~14條紋線。
紅海,Gulf of Aden,泰國,東非,印度,日本,菲律賓,硫球,印度─馬來西亞。
分布在沿岸及潟湖之群聚性魚種,分布水域之水溫是28.5~29.8;鹽度範圍31.6~32.3ppt,主要以橈腳類,貝類及腹足類幼生為食。
可作為鮪釣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鯡形魚亞組(Subdivision Clupeomorpha)
鯡目(Order Clupeiformes)
鯡亞目(Suborder Clupeoidei)
鯡科(Family Clupeidae),Sardine
荷茲方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所稱的波動方程式為:
  
  其中 u=u(x, t), c>0代表波速。如果我們僅考慮單一頻率ω的波動:u=eφe-iwt,將其代入式(1)即得:
  
  式(2)即稱為 Helmholtz 方程式。此方程式常見於以 Fourier 分析探討波動行為的各種論著中。
帕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印度巴拉他納亞舞(Bharata Natyam)中的一幕主要透過「表情」詮釋「愛」。由寺廟舞姬(Devadasis)表演六幕舞蹈中的第五幕,劇情多以描述愛為主題,這種愛是屬於神對人的愛,不是人間的兒女私情。舞者跳舞時要非常集中精神,以表達對神的景仰與尊崇。內容多取自詩篇或聖詩,有些以神話傳說為背景,例如歌頌詩婆神(Shiva)創造宇宙等;有些較純粹的愛情故事,例如:有一段劇情描述一個少女期待情人的來臨,這情人不是一般的男人,而是她的神。她的臉有如蓮花般的綻放著喜悅,迎接情人的到來,她將一瓶玫瑰花香的香水輕放在桌上,佇立門旁翹望;突然間,彷彿聽到細微的聲音,歡欣的開門,希望見到她的情人。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天人合一 ── 巴拉他納雅舞蹈》節目單,1990年。
賈提斯瓦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印度巴拉他納雅(Bharata Natyam)舞由寺廟舞姬(Deva Dasis)表演六幕舞蹈中的第二幕,是一種沒有任何劇情的抽象舞蹈,此部份主要表現舞者的動作技巧與音樂節奏的統一性,詮釋音調和旋律的特色。舞者隨者節奏有時快速急馳,有時隨著音樂的節拍突然停止,然後又再迅速開始跳舞,配合著音樂的節拍非常精確的與之融為一體。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天人合一 ── 巴拉他納雅舞蹈》節目單,1990年。
哥柏,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印度著名男舞者,為伊艾.克里斯納(Iyer, E. Krishna)所發掘的一個偉大的「巴拉他納亞」舞者(Bharata Natya)。1940年當伊艾(Iyer)遇到Ram Gopal時,後者已曾隨著名的「巴拉他納亞舞」大師Elappa, Putlappa, Gouri及Muthukumaram學習多年,Iyer提議Ram Gopal應跟隨他到從古巴拉他納亞舞蹈即盛行的坦柔爾(Tanjore)地區,深入研究此舞。Ram Gopal因此行受了更嚴格而深入的訓練。結果在公開首演之際便獲得觀眾激賞並逐漸贏得國際的讚許。
Kay Ambrose《Classical Dances and Costumes of India, 1983》.
薩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印度巴拉他納雅(Bharata Natyam)舞由寺廟舞姬(Devadasis)表演六幕舞蹈中的第三幕,這一幕開始有歌唱,歌詞內容通常是對神的敬拜,以手勢和臉部的表情來表現,是極優雅與富表情的舞蹈。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天人合一 ── 巴拉他納雅舞蹈》節目單,1990年。
荷茲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何一個有界(bounded)、連續且在無窮遠處為零之向量場,必可表示為一個純量函數(又稱純量勢)之梯度,以及一個向量函數(又稱向量勢)之curl,兩者之和。亦即向量場 F 可表示為:
  
  式中,ф和Ψ分別為 F 之純量勢和向量勢。因此▽ф代表向量場 F中,curl 為零之部分,而▽×Ψ則代表向量場 F 中,散度(divergence)為零之部分。此種將 F 拆成▽ф和▽×Ψ之作法,稱為 Helmholtz 分解。
華林,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舞者、編舞者。他曾就讀於美國芭蕾舞校,並隨都鐸(Antony Tudor)、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哈布林(Anna Halprin)和何斯特(Louis Horst)等人習舞。他也曾自組舞蹈團,同時擔任舞者及編舞者的工作,也為其他舞團如曼哈頓節慶芭蕾(Manhattan Festival Ballet)及荷蘭舞蹈劇場(Netherlands Dance Theatre)等編舞,或是為一些表演者編創獨舞作品。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