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8.91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罕(1516~1568)為英國學者,生於約克夏的柯爾比威士可(Kirby Wiske)。幼年由溫菲爾德公爵(Humphrey Wingfield)所領養,公爵待之如子,並且令其親生兒子當阿罕的家庭教師。
  一五三○年,公爵送他到劍橋的聖約翰學院就讀,不久,阿罕便精通了拉丁文,日後更自創出一種出色的拉丁文體。又因他文筆洗練,使得他享有如日中天的聲譽。他的這項才華,其後使他不僅被指定為大學的發言人,更受聘為亨利八世孩子的寫作老師;其中以瑪麗和伊麗莎白最為有名。
  事實上從亨利八世到伊麗莎白一世,阿罕在學術和政治方面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五三四年,阿氏在獲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士(1515~1572)為十六世紀法國的人文學者及教育改革家。拉士幼年家境貧困,但完成了那渥銳(Navarre)學院及巴黎大學的教育。拉士青年時喜好辯證術,然而研究多年後,發現當時辯證術過於形式化,因而立志鑽研人文學科的六藝。一五四三年,拉士出任聖母瑪利亞(Ave Maria)學院的校長。由於拉士言論較為開放,對傳統學術思想或論說多所抨擊,因而法王曾諭令禁止出版拉士的書籍;同時不准拉士講授哲學方面的課程。一五六二年,拉士發表〔大學改革建言〕,提出取消大學學費,促進大學課程的實用性,以及畫清大學與中學教育方面的界線。在教育論點上,拉士強調教育實施必須改善教育的內容;課程中...
,韓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德裔美籍的舞者、教育家兼編舞家,也是將德國現代舞創作理念引進美國的先驅。1893年生於德國窩斯(Worms),1932年歸化為美國人。中學畢業後到赫勒奧(Hellerau)的達克羅茲學校(Dalcroze School)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職。1921年看了瑪麗.魏格曼(Mary Wigman)的演出後深受感動,於是加入了魏格曼的學校和舞團,成為這個團體的教師和舞者。在這十年間師生分享實驗的喜悅和考驗,並展現她在編舞和教學方面的才華。同時也參加魏格曼《一個士兵的故事》(Feier, 1928)、《死神碑》(Totenmal, 1930)等重要作品之排練及國內外巡演。1930年隨魏格...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歐建平《舞蹈名人錄》1997。
第納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龔第納斯是西元三世紀時的基督教教會神父與詩人;他寫了不少詩作來闡揚他的神學思想,從他的詩作中,可以窺知當時拉丁教父(the Latin Fathers)對於希臘文化及哲學的態度。
  龔第納斯大約於西元二○○年時生於敘利亞(Syria)的加薩(Gaza),長於異教的家庭中,也在異教徒學校中接受教育。藉著閱讀〔聖經〕,他改宗基督教,並成為一位教師,最後還成為北非教會的主教。
  龔第納斯同時是基督教會中最早期的拉丁文詩人之一。他的詩作重視音調而非音量,雖然在他的詩中並無古典拉丁文中的優雅,也缺乏希臘神學家中技巧的精確,但他的作品中卻有著深刻的虔誠之情。他也與其他西方...
西鈍腹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腹部圓,稜鱗弱,具15-17+ 13-14個。脂性眼瞼發達,幾完全覆蓋住眼睛。口甚小,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下方。鰓蓋發達,外被半透明脂肪膜;骨質表面無放射紋;下枝鰓耙數33-43。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尾鰭基部亦被細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7-19;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6-18;腹鰭約位於背鰭第6至第10根鰭條之下方;尾鰭深叉。體背青綠色,腹側銀白色,體側具1列10-20個黑色暗斑。
荷茲共振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聲系統的各基元[包括質元(mass element),勁元(stiffness element),及阻元(resistance element)]的大小均小於聲波波長時,則介質在系統內運動就像在機械系統內運動一樣。黑荷茲共振器就應用這概念而構成的。
  它為一聲波共振裝置,如附圖為一簡單的共振器由一球殼狀空洞(體積為 V)和一頸部(截面積 A,長度ℓ)所構成。當聲波之波長(λ),大於共振器管頸長度時;亦即λ>>ℓ;在管口的氣體運動可視同如一活塞上下來回的壓縮和舒張空洞內之氣體。如類比於一質量和彈簧之共振系統,則共振器之有效質量 m 可表為:
  
  ...
安娜貝甘森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舞團由安娜貝.甘森(1930-)於1974年首度公開演出伊莎多娜.鄧肯女士的舞蹈後,已被公認為鄧肯女士獨舞作品的最佳詮釋者。雖然這些獨舞作品曾在舞台消失一段時間;然而,數十年後,這些作品不但成為甘森女士重建鄧肯之風格,其更集結同好深入研究獨舞的藝術。她製作的影片《舞鄧肯之舞》曾在PBS電視台播放,成為家喻戶曉的節目。1990年安娜貝.甘森榮獲「貝西獎」(Bessie),以表彰她在重建伊莎多娜.鄧肯與瑪麗.魏格曼舞蹈上的卓越成就。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2年。
那斯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法國西北部下哥諾艾伊(Basse-Cornouaille)地方之不列塔尼居民(Breton)的舞蹈。配以活潑的3/4節拍音樂,舞者數目不拘,圍成圓圈,依順時鐘方向,繞圈而舞。此舞動作只有一段,舞步包含〈交叉跳〉(Sauté Croisé)。舞者左腳先跳,跨過右腿,然後右腳跨左腿,交叉而舞。在舞者交叉跳時,女孩們則原地輕微轉動,先向左轉,再向右轉,同時並隨著音樂而歌唱。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位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Dirac計算氫原子的精細結構(請參見fine structure),原子能階的能量為EFS=-(Enα2/n)[(1/j+(1/2))-(3/4n)]。式中,En為不考慮精細結構時,氫原子在主量子數為n 時之狀態能量;α為精細結構常數(7.297351 ± 0.000011)/times 10-3;j為電子自旋s 與軌域ℓ 角動量耦合後之總角動量量子數。由上式可知二狀態之n 值及j 值相同時,此二狀態之能量將相同。但1947-1952年Lamb及Retherford以實驗發現;二能階n 與j 相同,但若ℓ 值不同時,其能階並不相同。此細微的能量差即為藍位移。而此種實驗結果與量子電動...
荷茲函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黑荷茲函數 A 為:
  
  由於內能(U)、溫度(T)與熵(S)皆是狀態函數,故 A 亦為狀態函數,通常用以描述化學反應之某些物理量。由基本方程式
  
  若化學反應是等溫可逆過程,得dA=-PdV。
  
  即系統進行化學反應所需之可逆功恰是黑氏函數的差值。若化學反應是等容等溫過程,得dA=0,黑氏函數未發生變化。
  黑氏函數最主要用途之一是當作統計力學之基本因子,藉統計方法及馬克士威 Maxwell 方程式計量壓力 P 或熵 S:
  
  (參見 Gibbs fu...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