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稈直立,叢生,無毛。葉片長5-10 cm,稍粉白色。總狀花序3-5 枚;穗軸光滑。小穗單生,長約2 mm,覆瓦狀二列排列;內穎膜質;上位外稃革質,成熟時褐色,

米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坦尚尼亞國每到六月與十月間的乾季時,馬康德村(Makonde)的男人便會離開十五天,說是要去旅行。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他們其實是扮成戴面具的神靈回到村中,進行各種舞蹈、假面的儀式,其中一種就是米第。米第是為了慶祝男孩與女孩啟蒙階段的結束,這個階段通常為期三年。大致來說,慶典會日夜不間斷地持續三天,在第三天晚上,戴面具的舞者會到每一名初成年者家中拜訪,在其門檻處跳舞表演神話並接受禮物之後,他們便隨即消失。米第包括驅魔儀式在內,但其主要重點是生者與死者的交會。戴面具的舞者代表神靈,表現出與啟蒙階段的年輕人團結一致,因此神靈在他們開始進入成人時期的歡欣時刻,加入同歡。只有男性才能扮成...
Francoise Grund-Khaznader《Masked Dances and Ritual in Tanzania, Mozambique and Zambia》The Drama Review.
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珀國家芭蕾舞團」(Perm Ballet)被公認為是蘇俄三大芭蕾舞團之一,與「基羅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及「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齊名,珀是蘇俄Ural(烏拉山)邊界地區的城市,早自1821年即建立了劇院,1870年首次有歌舞劇演出。自1985年開始經常有芭蕾伴隨歌劇演出,1925年更建立了獨立的芭蕾練習室(Ballet Studio),1926年開始即有單獨的芭蕾演出,早期舞碼包括古典與當代的舞作,二次大戰時,「基羅夫芭蕾舞團」自列寧格勒撤退至後方,駐紮在柏芭蕾舞團所在,現在稱為莫洛托夫(Molotov)城,掀起全城的芭蕾熱,「基羅夫...
舞團提供簡介。
農奎舞,女祭司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阿薩密省(Assam)之卡夕山(Khasi Hill)中,一部落的民俗舞蹈,在重大的節慶時演出。本質上屬於古代以山羊為牲品,由農奎(女祭司)獻祭的儀式舞蹈。被焚的山羊骨灰隆重地放在部落主要的墳地上,跟著為首的送葬行列,大家以徐緩舞蹈跳成圓圈。Siem(女巫)領著22個手持劍與圓盾的男舞者,在火與水的祭典舉行過後,返回她的住處,在住處大庭院中,繼續由一群男孩和女孩演出許多儀式跳舞。最後,男士單獨跳舞,並以模仿戰鬥或劍舞作為結束。
Manomohan Ghosh《Nandikesvara Abhinayadarpanam》Manisha Granthalaya Private Ltd. Galoutta 1981.
邦達卡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塞內加爾表演團體,成員包括小丑、歌手以及舞者。
Jessica Harris《Toward a New Senegalese Theatre》The Drama Review.
模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板內彈性波傳的早期研究始於雷里(Rayleigh)及藍(Lamb),雷利-藍理論(Rayleigh-Lamb theory)適用於自由表面且無窮延伸之平板內波傳行為,並假設平面應變條件(plane strain condition),只考慮面內之縱波(P波)及偏振方向左面內之橫波(SV波)。由雷里-藍頻率方程式(Rayleigh-Lamb frequency equation),可分別找出平板的對稱模態及反對稱模態,然二者同時都包含了P 波及SV波的偶合。拉模態為富里-藍理論的特例,即當SV波以45°角入射平板表面時,反射波只有SV波而平板內不存在P 波。
納孜爾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維吾爾族民間歌舞。流傳於新疆的吐魯番、鄯善、托爾遜、哈密等維吾爾族聚居區。據傳,納孜爾係人名,庫漢譯為鼓聲。納孜爾曾編創了許多嘲弄王公貴族的歌曲和舞蹈,深受人們的歡迎。經流傳發展,逐演變成當今民間歌舞形式。《納孜爾庫》多在婚禮、喜慶節日中表演,風格詼諧幽默。舞時,主要由男子表演,二人一組,在樂隊和伴唱者的歌聲中即興起舞。基本步法為單步走、邊走邊變換舞姿。其動作特點,兩腿多保持半蹲姿態,兩膝微顫,上身鬆弛。或模擬猴子、鴿子等動物形象,或模擬搓線、編鞋、拉麵等日常生活動作,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時而上下聳肩,時而學跛子走路,動作誇張、幽默、活潑詼諧。舞到高潮時,進行競技性的表演,各自拿出高...
  〔伊洛斯國會圖書館分類法指南〕是由麥麟屏(Lois Mai Chan)所編修,該書的第一、二版分別於1968、1971年出版,為伊洛斯(John Phillip Immroth)撰著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指南〕(A Guide to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其刊行係鑑於採用〔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之單位日漸增多,而美國各圖書館學研究所均開設國會分類法課程,同時全國性及地方性會議中,亦經常討論到此分類法之相關問題。雖然當時已有數本書籍深入探討該主題,但是內容較偏重理論,而且過於專門。故它主要的目的即為彌補此缺憾,而從實務層面對此分類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斯(1846~1927)出生於美國紐約市(New York City),是美國著名的化學家和大學校長,也是糖精的共同發明者之一。
  雷斯在一八六七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其後即前往德國慕尼黑大學(University of Munich)和格丁根大學(University of Gottingen)攻讀,而於一八七○年,再獲哲學博士學位。雷斯於一八七○至一八七二年間,開始在德國杜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ubingen)擔任盧道夫‧菲替(Rudolf Fitting)之研究助理,從事純粹化學的研究工作。返回美國之後,即應聘為約翰霍布金...
瓦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渲染之意。是印度巴拉他納雅(Bharata Natyam)舞中最長最精彩之片段,由寺廟舞姬(Devadasis)表演六幕舞蹈中的第四幕,動作有抽象與具象之劇情舞蹈交替出現,Jarti(有節奏、韻律之吟頌)伴和著舞者的表情動作詮釋歌詞,每一套歌舞環環相扣,達到全劇最高潮。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天人合一 ── 巴拉他納雅舞蹈》節目單,1990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