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08.5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展阿拉伯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往外伸展的阿拉伯姿。活動足直膝後舉成水平線與支撐足成直角,手臂和腿部同時往外延伸拉長。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交叉式阿拉伯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面朝方位右斜前、左斜前(蘇俄學派方位2或8),支撐足在前,活動足交叉〈croisé〉在後的阿拉伯姿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魚潛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魚潛姿是指女舞者以像魚一樣的水平舞姿,被男伴舉起的雙人動作。男舞者可用雙手支撐著將女舞者舉到頭部上方,或是躺於他的肩上,或是抱在他的手上。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溜冰舞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名。舞伴朝相同方向,男左女右站立,男稍在後,男右手從女腰後伸去,在女右腰處牽女右手,二人左手在男胸前相牽,與身體保持適當距離,男左肘屈,左前臂成水平,女左肘屈,前臂朝前,男掌心朝上,女掌心朝下。至於反溜冰舞姿,則為舞伴男右女左站立,手之左右位置與溜冰舞姿正好相反,即右手在體前相牽,男左手從女腰後在女左腰處牽女左手。
張慶三編著《土風舞世界 》民國五十九年。
新疆石窟中舞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遺跡。新疆石窟中舞姿圖,發現之地點在現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庫車、拜域及新和縣,據估石窟共約有五百餘座,壁畫將近有一萬多平方公尺,舞姿圖資料極為豐富,保存了大量樂舞資料。例如:位在克孜爾石窟175壁畫中的女伎樂舞,舞伎之雙臂已呈現〈托按掌〉及〈順風旗〉等姿勢;在克孜爾第163窟中的舞伎,胸前已掛有細腰鼓,雙手呈拍打狀,已知腰鼓在南北朝時已存在。新疆石窟中的舞姿特色在於造型多數以〈飛天〉及〈伎樂天〉為主,尤其人物造型之特點為〈三屈法〉亦是所謂的三道彎,這可由第17窟壁畫中的伎樂天人姿勢看出,舞伎們的兩臂向左側延伸,胯部扭轉,兩足交叉,腳尖踮立,身體已構成〈三道彎〉的曲線;這些舞伎們的造型特殊,...
蓋山林《中國岩畫:岩石上的歷史圖卷》1997、宋耀良《中國岩畫考察》1998。
低手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雙臂朝下成橢圓形,置於腹部下方,雙手掌心相向,內側分別離開兩邊大腿5公分。手臂放鬆,但肘部不可碰到身體(法國學校)。這個姿勢在國際芭蕾學會及卻革堤學派〈Cecchetti methed〉,則稱為手臂的第五位置。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龍門石窟中舞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舞蹈遺跡。龍門石窟中舞姿圖,位於河南洛陽城南邊的龍門山石窟中。自北魏起人們就開始挖掘石窟雕刻,其中以唐代時的數量為最多,占總數之三分之二。石窟的內容是對天神的幻想,再將想像中的音樂舞蹈之神刻入壁中。舞姿圖的圖案以伎樂天及飛天為主;依照朝代不同,石窟的圖像特色有些不同,在北魏明帝時,以飛天仙女的舞者為例:有的飄浮在雲海中,有的由空中緩緩下降,手中持有笙、笛等樂器;而唐代雕刻的舞姿圖中,最明顯的不同處,則是舞者的下半身不再裹在長裙裡或雲海中,伎樂人雙腳凌空跳起,動作大且奔放,已可清楚的看見舞者的足部動作,這圖不僅將北方舞蹈之豪放風格表現無遺亦代表著北魏時期和唐代時期歌舞昇平的現象,足見龍門石窟...
蓋山林《中國岩畫:岩石上的歷史圖卷》1997、宋耀良《中國岩畫考察》1998。
後足尖點地之阿拉伯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是指活動足足尖點在後面地板上第四位置的阿拉伯姿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雙手前伸阿拉伯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雙手一高一低伸向胸前的阿拉伯姿,但支撐足同邊的手臂應高過另一邊手臂約45度左右,頭往側傾或朝向觀眾。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軸轉式阿拉伯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單足為軸支撐身體,以阿拉伯姿在原地旋轉〈pirouette〉。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