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9.93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流三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業,君臨萬邦,驅此兆庶,寘諸仁壽。軍民之間,年多耆耋,眷言衰暮,宜有優崇。可頒授老職,使榮霑邑里。」午,聽訟於正武殿,自旦及夜,繼之以燭。 〔注解〕 (1) 沙門:胡語音譯名。梵語作 Sramana。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禁欲、或因宗教的理由而以乞食為生的人。在中國則專指佛教的出家人。 (2) 道士:指信奉道教的人。 2、「九流」:《漢書.卷一○○.敘傳下》虙羲畫卦,書契後作,虞、夏、商、周,孔纂其業,篹《書》刪《詩》,綴《禮》正《樂》,彖系大《易》,因史立法。六學既登,遭世罔弘,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1>人是滅,漢2>修其缺,劉向3>司籍,九流以別。爰著目錄,略序洪烈。述〈藝文志〉第十...
凌煙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今陝西省長安縣內,唐太宗為表彰功臣勛績所建的樓閣。內懸掛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由閻立本繪,唐太宗親自作贊,褚遂良題閣。《新唐書.卷二.太宗本紀》:「申,圖功臣于凌煙閣。」唐.白居易〈題酒甕呈夢得〉詩:「凌煙閣上功無分,伏火爐中藥未成。」後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閣。宋.汪藻〈醉別劉季高侍郎〉詩:「英姿合上凌煙閣,巧譖曾遭偃月堂。」
城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助詞。 ◎2《左傳.文公十五年》新城之盟,蔡人不與。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弱不可以怠。」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 ◎3《左傳.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師將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荅。申叔時僕,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 ◎4《左傳.哀公八年》吳人行成,將盟,景伯曰:「楚人圍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猶無城下之盟;我未及虧,而有城...
終于正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壽終正寢」。見「壽終正寢」條。01.宋.宋祁〈馮侍講行狀〉:「公自力造朝,未幾,病復甚,氣上遻,害言語,後四月戌,終于正寢。」 
六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史稱品格、學識極為傑出的六位人物為「六君子」:(1)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2)宋代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薦,稱為「蘇門六君子」。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下.談藝.姑溪集》:「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然其題跋自是勝場。」(3)宋寧宗時,右丞相趙汝愚被韓侂冑誣陷,太學生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傳、林仲麟、楊宏中六人上書營救,遭摒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五五.忠義傳十.楊宏中傳》。(4)宋理宗時,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專權,蠻橫無理,太學生陳宜中、劉黻、黃鏞、林測祖、曾唯、陳宗六人上書批評,輿論界同聲響應,稱為「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一八.陳宜中傳》。(5)明熹宗時,魏忠賢掌權,其人奸詐殘暴,御史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被陷害死於獄中,時人稱為「六君子」。後魏忠賢又逮捕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尊素、李應昇六人,害死獄中,世人也稱為「六君子」。見《明史.卷三○五.宦官傳二.魏忠賢傳》。(6)清光緒時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因變法被殺,時人稱為「戌六君子」。見《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傳.論曰》。(7)民初,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組籌安會,擁護袁世凱稱帝,稱為「籌安六君子」。
遙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遐想,漫無思緒的思考。晉.陶淵明〈申歲六月中遇火〉詩:「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也作「遙懷」、「遙想」、「遙思」。
治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營生計。《管子.輕重》:「出入者長時,行者疾走,父老歸而治生,丁壯者歸而薄業。」《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
順水流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順水推舟」。見「順水推舟」條。01.《四字經.己》:「梅花自酌,順水流舟。春園胡蝶,腐草化螢。雲開望月,淡日秋蟾。」(源)
 
卷不輟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手不釋卷」。見「手不釋卷」條。01.《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下》:「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夜。」 
孔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身的穴道。《舊唐書.卷三.太宗本紀下》:「寅,制決罪人不得鞭背,以明堂孔穴針灸之所。」也作「孔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