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刃迎縷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首都臨淄,總計攻下七十餘城。 (10) 并:通「併」,兼併。 (11)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破竹:剖開竹子。 (13) 指授:指點傳授。 (14) 徑造:直接進攻。徑,通「逕」,直接。造,至。 (15) 秣陵:地約當在今南京市附近,三國吳孫權於漢獻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為建業。 (16) 束手:無計可施,無法抵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縣東北。
巴人下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注解〕 (1) 郢:音|ㄥˇ。地名,春秋時楚國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境。 (2) 下里巴人:此指通俗的歌曲。 (3) 屬:音ㄓㄨˇ,跟隨。 (4) 和:音ㄏㄜˋ,聲音相應,這裡指唱和的意思。 (5) 陽阿薤露:此指介於高雅及通俗間的歌曲。 (6) 陽春白雪:此指高雅的歌曲。見「陽春白雪」。 (7) 引商:加長商音。 (8) 刻羽:削減羽音。 (9) 流徵:為徵音的流轉變化。徵,音ㄓˇ。 (10) 彌:更加。
五裂四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注解〕 (1) 魏:戰國時的一國。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2) 與:接近、親近。 (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5)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6) 韓: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分晉後建立的國家,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後為秦所滅。
矯枉過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土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14) 吳:春秋時諸侯國。泰伯封於吳地,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傳到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15) 就李:春秋時地名,在今浙江省崇德縣東南。〔參考資料〕 《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天子自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京師內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頗邑其中。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過其正矣。雖然,高祖創業,日不暇給,孝惠享國又淺,高后女主攝位,而海內晏如,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難,成太宗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另可參考: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玉杯》
短兵接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注解〕 (1) 操吳戈:操持吳地出產的戈。吳,為周代諸侯國,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所生產的戈、戟極為優良。 (2) 被犀甲:披著犀牛皮製成的甲冑。被,音ㄆ|,通「披」,加衣於身而不束帶。 (3) 車錯轂:車輪互相擦碰,指與敵軍交接。轂,音ㄍㄨˇ,車輪中心的圓木。 (4) 短兵接:短兵,短小的兵器,指刀、劍。接,交接,謂近身搏鬥。 (5) 旌:音ㄐ|ㄥ,軍旗。 (6) 矢:箭。 (7) 士:士兵。
陽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漢代設置,隋改為義興,故址在今江蘇省宜興縣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戰國時越國都邑,漢朝改置縣,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任丘縣北四十四里鄚州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春秋時周邑名,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鞏縣西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西周諸侯國之一。周武王封其子於此。故址約在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