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3.28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曠野(郭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曠野〉是郭川風景作品中十分出色的代表作之一。其間所營造的氣勢開闊壯觀,雖無顯著的配置物可以倚重,但點染的筆畫中有著迅然疾轉之勢。   天空佔去幾近三分之二的面積,透空處用筆在同一底色上一再多次排比,雖然筆觸分明,入木三分,因底色的支持而能自然融入。風雲、山嵐起伏則使用揮掃的筆意,走筆兼及整體筆法的相互呼應,氣勢自是不同於一般。
野柳漁港(郭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筆一筆寫下的漁船,在開闊的港灣中隨著波浪的起伏,恍似微微顛動。圖畫下緣的落筆,藍綠交織寬厚飽滿的筆畫,狀寫波光盪漾。俯看小船,藉著用筆的筆勢轉折所編成,以不同的指向浮在晃動的水面上。逐次推遠的水面迴映青空,筆勢愈形隱約。岸邊村落純任自然,高低相間起伏有致。遠山更為輕快,天上的積雲沿山稜線冉冉上揚;青空的筆意且向畫心收斂集中,形成不同的抑揚頓挫。此作中鮮少反覆的重塗,一片清朗。
司騰格記憶掃描程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騰格記憶掃描程序」是司騰格(R.J. Sternberg)為了研究一個人從短期記憶中提取訊息的速度能夠有多快的問題,於一九六六年所發明的一套實驗程序。這個實驗程序中的認知作業是這樣的:在一系列嘗試中的每一嘗試裡,受試者都看到一組的字,稱為記憶組,以及幾個稍後才呈現的字,稱為探測字。受試者的工作是盡可能快速地決定探測字是否曾出現在記憶組中。司騰格的研究發現:在記憶組中的字數與平均反應時間之間的關係是近似一條直線的關係。記憶組刺激集合每增加一個字,約需多花三十八毫秒;也就是說受試者是一個接一個地掃描或比較短期記憶中的字列。
  司騰格的研究也發現對探測字是否曾出現在記憶組...
鄉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1)位於河北省石門市東南,城南北皆臨泜水,縣北鄗城有光武廟,漢光武帝即位於此。(2)位於河南省南部滏陽河流域。農產以棉花、小麥、大豆等為主。
林影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四大影展之一。由林藝術公司與德國電影之友協會主辦,至西元一九九三年已舉辦了四十二屆,每年於二月舉行,規模龐大。主要活動有國際電影競賽展、青年影展、兒童電影展、回顧展或紀念性活動、影片展示、德國影片展、市場展、專業人員與觀眾的座談會等。我國電影《魯冰花》一片曾獲得此影展的兒童片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芸香科「黃蘗」的別名,與同屬之黃皮樹樹皮均可入藥,亦均稱「黃」。參見「黃蘗」條。
霍根格張力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霍根格張力計是一種利用槓桿原理進行位移、應變量測的器具。其構造如附圖所示。使用時,A 點為固定,B 點可隨待測物變形移動,其位移量可經由槓桿系統放大後,顯示於指示刻度表Z 上,其放大倍率為w2v2/w1v1(如圖)。目前常用的機型,放大倍率約 1,200 倍,應變量測可達0.004 英吋,準確度在 ±10μin/in,且僅限於作靜態的量測。
塔舞蹈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於1973年由德國匹娜.包許(Pina Bausch, 1940-)創立,目前約有三十一個固定團員,團員國籍多達十六個國家。匹娜.包許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編舞家,1940年出生於德國萊茵工業區索林根巿(Solingen),十四歲進入福克旺學校就讀,師承柯特.尤斯(Kurt Jooss)。1959年進入紐約茱莉亞學院,隨保羅.泰勒(Paul Taylor)、荷西.李蒙(José Limón)、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等大師習舞。並加入保羅.薩那薩多和唐雅.佛依兒(Paul Sanasardo and Donya Feuer)的舞團。同一時期亦受聘加入「新美國芭蕾舞團」(N...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1997及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 1987》.
油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防潮用紙。係在兩層韌力強的原紙間塗上瀝青而成,主要用於防潮性的商品包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1883~1971)為英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一九○六年在牛津大學獲得科學博士。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五○年,擔任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心理學教授。他主要的貢獻在於心理測驗和因素分析的統計方法。他曾修訂比奈智力測驗,撰述有關犯罪學和智能障礙的論著。氏著有〔字體型態的心理學研究〕(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ypography, 1959)。一九○九年發表其對一般智能進行實驗研究的結果,提出心理測驗中的四個作用因素,即一個是個體與生俱來並可用於任何測驗的一般因素;另外三個是用於特殊測驗的團體因素、特定因素和偶然因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