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38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石砌成的房,黃金搭成的宮殿。形容宮室閣精緻華麗。《孤本元明雜劇.慶千秋.第四折》:「你看這玉金殿,巍巍錦繡簇雕檐。」也作「玉金閣」、「玉金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城牆的四個角落上,用石砌成的塔形高,可以用來觀測瞭望和防禦敵人的攻擊。
謝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尋歡作樂的場所。元.李邦祐〈雙調淘金令.花衢柳陌〉曲:「花衢柳陌,恨他去胡沾惹;秦謝館,怪他去閑遊冶。」
〔紅雨題跋〕(重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雨題跋〕2卷。明徐 撰、清繆荃孫輯。除 ,字惟起,又字興公,閩縣布衣。博學工文,善草隸書。萬曆間,與曹學佺狎主閩中壇坫,以博洽稱於時。自其父 即喜藏書,兄熥益之, 襲父兄之藏,益以自聚,多達53,000卷,所居鼇峰山麓,屋中牙籤四圍,縹湘之富,卿侯不能敵。嘗於萬曆30年(1602)編為書目4卷。其藏書中大半點墨施鉛,或題其端,或跋其尾,所作典雅清穩,屏去麤浮淺俚之習。此書為清末繆荃孫合清順治間林佶所鈔徐 題跋,並鄭杰注韓居刻〔紅雨題跋〕2種,重加編排。卷1為經、史、子、集四部;卷2為碑帖、書畫。凡經部15篇、史部18篇、子部32篇、集部86篇、碑帖21篇、書畫51篇,共223篇。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戰國時魏人,魏文侯弟,生卒年不詳。曾任魏相。又曾仕於趙,武靈王時欲將漢服變為胡服,群臣反對,唯他獨排眾議稱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西漢時太子所居住的門上刻有銅龍,故稱太子的宮殿為「龍」。唐.姚合〈和高諫議入翰苑〉詩:「紫殿講筵鄰御座,青宮賓榻入龍。」
研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易,沈仲濤藏書室名。沈氏浙江山陰人,其先祖復粲公為乾嘉高士,所居之鳴野山房,即以庋藏群書聞名。仲濤幼承庭訓,酷愛讀書與藏書,並參考商務印書館、啟明書局之營運。擅長理財,嘗在上海從事貿易及經營油印工廠,皆有所成。以財源無慮,益著意於訪舊蒐遺,抗戰初期,淪陷區諸名藏書家,如合淝李氏、江安傅氏、聊城楊氏、常熟瞿氏、吳縣潘氏等所藏之散出者,沈氏並為蒐羅,累藏宋元明珍本至數千冊。平日喜研〔周易〕,多所發明,因顏其書齋曰研易
  民國38年(1949),大陸動亂,沈氏不思所貯流失,乃擇其所藏之精善部分,護運來臺。時分兩批交運,隨身者平安抵達,另一批藏書則不幸隨太平輪沈沒臺海。69年,...
〔絳雲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絳雲書目〕,乃清初最大藏書家錢謙益在絳雲居住期間,對於其藏書的著錄。順治6年(1649)謙益開始整理絳雲藏書,此目著錄蓋始於此,次年即火,幸有此目留世,後人得以略窺謙益藏書概況。謙益編定此目,並非其藏書全部,又書目所記,亦不盡存中,此目成書時間與內容雖有其疑點,然今日欲考謙益當日收藏之一二,捨此目外,則無由入手矣。
  臺灣地區所見〔絳雲書目〕有3種版本:伍崇曜粵雅堂叢書刻本4卷、康熙間藍格鈔本2卷及舊鈔本不分卷(名為〔牧齋書目〕)。章鈺於〔讀書敏求記校證〕補輯類記中曾述:「絳雲目傳本不同,所未見者尚多也。」因後人懾於清高宗禁書之厲,一直無人刊刻此目,清末文網漸疏,...
觀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臺一名「紫雲」。在陝西盩厔縣東南終南山麓。傳說周代尹喜在此結草而居,後人因之創立道觀,故稱。又說老子西遊至此,曾著﹝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授予尹喜,後其址即稱「說經臺」。北朝不少名道士曾集於此,為當時著名的道觀,稱為觀派。隋開皇(581~600)初重修。唐武德初(618)擴建,元中統元年(1260)命易觀為宮,稱宗聖宮,而觀中道士多為全真道,其後發展成為北方全真三大叢林之一,至今仍為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所遺的早期道教遺跡及碑刻甚多。
過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跨越街道,連通對面兩處房舍的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