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怯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剛強、大膽、勇敢、剛毅、堅強、鵰悍
|
鐵杵磨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鼓勵人耐苦精進,不屈不撓的堅持到底,奮力進取,必有成功的一天。試想一條鐵杵要磨針,勢必得付出許多毅力和勞力,且必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並曾遇到困難。相同的,我們要做好一件事情或研究一門學問,也會遇到無數的挫敗。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們沒有恆心,既怕困難,又怕挫敗,那只有半途而廢,百事無成。 相似詞有志者事竟成、持之以恆、鍥而不捨、水滴穿石、矢志不移 相異詞半途而廢 造句李白鐵杵磨針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不懈一定能達成目標的。 補充說明李白(西元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與杜甫合稱...
|
置之度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放在心上、不加以理會。[例]國難當前,他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投筆從戎。
|
磨杵成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只要有恆心,努力去做,無論多麼困難的事,都可以成功。典出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五十三.眉州.磨鍼(ㄓㄣ)溪》。[例]要學好任何一門功夫,都必須要有磨杵成針的決心與毅力。
|
重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重的傷害、挫敗。[例]他在遭受重創後,以驚人的毅力又再次站了起來。
|
主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要的目的和意義。[例]本文的主旨在說明海倫凱勒不向命運低頭的毅力。
|
死而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所能從事,到死方才停止。《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也作「死而後止」。
|
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用凡是暗引一句或數句,文字加以刪改的,稱為略用。如:張蔭麟<孔子的人格>:「他所喜歡的性格是『剛毅木訥』,他所痛惡的是『巧言令色』。」 參考資料(註一) 董季棠著:《修辭析論》,台北:益智書局,1985年11月三版。頁181-192。(註二) 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80-90。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引用英文關鍵字:quotation
|
各自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宣公二年》1>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二月壬子,戰于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狂狡輅鄭人,鄭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為禽也。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易之,戮也。」將戰,華元2>殺羊食3>士,其御羊斟4>不與5>。及戰,曰:「疇昔6>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敗。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於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詩經.小雅.節南山》。
(2) 華元:春秋...
|
學如逆水行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為學的艱難。用以告誡人學習應抱著嚴謹、持恆的態度,不可輕忽怠慢。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沒有恆心毅力,怎麼可能會有成就呢?」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