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3.36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塗地活著,如在醉夢之中。宋.魏了翁〈水調歌頭.檥櫂漢嘉口〉詞:「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夢死,轉首總成埃。」《孽海花》第六回:「那年法越和約簽定以後,國人中有些明白國勢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卻又個個興高采烈,歌舞昇平起來。」
朦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清楚、模。唐.李嶠〈早發苦竹館〉詩:「合沓巖嶂深,朦朧煙霧曉。」《紅樓夢》第四一回:「只說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後合的、朦朧兩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3.塗。《西遊記》第三回:「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
若隱若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隱約不明,模不清。《聊齋志異.卷二.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坐。」也作「若隱若顯」。
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迷不知事理。如:「過去幾年我都過得渾渾噩噩,浪費了不少寶貴的光陰。」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時間非鐘錶上的時間,而是人類的時間。特殊性:敘說中的特殊事物,用來參照用。儘管有些事件可能處於含籠統的狀態。意圖的必要性:為了與故事中的事件有合理的關連,主角必須被賦予特定的意圖,以便能說明事件發生的理由,例如信仰、慾望、理論、價值觀等。可構性:故事是在部分和整體之間不停的穿梭構造而成,敘事必具備這種被構造的特性。正規性與裂隙:敘說的可說性,依賴故事生產中必存的「裂隙」,這裂隙就是故事中不明白的東西。參照性:指故事部分和整體之間的參照,而非對自然、物理世界真實的參照。敘事的文類:指人們對敘說文本性質的分類,可當成一...
喧賓奪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幅來寫鮑照,才又回到劉義慶,使得整篇傳記裡,主人翁劉義慶的事顯得較少,而鮑照的事反而變多,這樣顯然模了焦點。趙翼用「喧客奪主」來形容〈劉義慶傳〉的整體效果,為客的鮑照篇幅過大,反而搶盡主人劉義慶的風頭。「喧客奪主」就是「喧賓奪主」,指賓客聲勢強大,占了主人的位置,反客為主。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臣盡忠而被殺,會因此十分畏懼而不敢進言。如果您上面害怕嚴厲的太后,下被奸臣迷惑,整日住在深宮裡,迷度日。這樣下去,大則會亡國,小則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臣所擔憂的。」秦昭王聽了說:「懇請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牽扯到誰,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請先生直說。」范雎就向秦王進言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統一中原。當下,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過了幾年,秦昭王把相國撤職,並且不讓太后參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後來「裹足不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變而出,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
心花怒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ㄨˋ ㄎㄞ漢語拼音︰xīn huā nù kāi釋義︰猶「心花怒放」。見「心花怒放」條。 01.《塗世界.第一○回》:「楊諤聽了他這話,心花怒開,眉飛色舞了一回道:『這個倒容易。』」 02.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五》:「偶讀奇麗川方伯題盧湘艖〈美人寶劍圖〉一絕,不覺心花怒開。」
尾大不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塗世界》卷八:「舒大人弄到後來,也曉得尾大不掉,卻又沒法子想,只想換個地方,把這個擔子給別人去挑。」
混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的那種元氣未分,模不清的狀態。《西遊記》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三國演義》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也作「渾沌」。
3.塗無知的樣子。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這個養爺老的混沌了,我是劉季真的兒。」《水滸傳》第二四回:「混沌濁物,我倒不曾見日頭出半天裡,便把著喪門關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